“新型城鎮化”概念托起大盤 多輪驅動新型城鎮化 【3】--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新型城鎮化”概念托起大盤 多輪驅動新型城鎮化 【3】

孫冰

2013年03月26日08:05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應與“農村現代化”並行

  韓俊: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要警惕一些問題。第一,要防止盲目地追求城市的豪華,城鎮化的核心不是有多麼漂亮的建筑,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民生上﹔第二,要防止繼續不斷地強化投資的驅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逐步轉到消費驅動﹔第三,要防止加劇產業的雷同和產業的過剩,這點是現在面臨的突出問題﹔第四,要防止繼續走圈地的道路,土地財政要轉型,讓地方有可持續的財稅來源﹔第五,要防止搞片面的大城市化,城市過大,一定會增加經濟發展和老百姓生活的成本,如果將來北京有五六千萬人,很難想象會有多麼擁堵,環境有多麼糟糕﹔第六,要防止走高耗能的老路,現在城市的耗能60%是跟交通和建筑有關的,城市化、城鎮化一定要走低碳的道路,一定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第七,要防止在城鎮化的過程中造成農業的萎縮,造成農民的破產和農村的凋零。中國的現代化一定要做到雙輪驅動,一個是城鎮化,一個是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不能夠單方面用力。

  姚景源:首先,相對於土地的城鎮化,更為重要的是人的城鎮化,不能讓農民被進城以后成為“三無”人群:一無土地,二無工作,三無社保,這樣問題就大了,也與我們城鎮化的初衷相違背。城鎮化要讓農民生活更幸福,推動農業現代化。

  其次,城鎮化絕不是簡單的蓋樓修路,不是城市的擴張,更是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要發生根本的變化,難題就在這裡,怎樣讓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根本轉變?沒有農業現代化,農業就不能夠釋放大量的勞動力進到城鎮,支持城鎮化的建設。

  第三,城鎮化不能搞千城一面。現在有時候會不願意回老家,因為已經找不到家鄉的味道,全國的城市都是水泥高樓、玻璃幕牆,我們不能在城鎮化建設當中失去特色、失去文化、失去歷史。

  農民市民化不是簡單“改戶口”

  尹中卿:首先是產業政策上積極引導。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產業發展是城鎮建設的核心。城鎮沒有產業的支撐,就缺乏造血的功能,不僅不能發揮城鎮的應有作用,而且還會拖累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們國家還是有相當多的縣城產業發展過於分散,這就需要政府積極引導,更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壯大特色產業,建設產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以形成一鎮一業、一鎮一品。

  其次,政府要增強公共服務功能,努力實現縣域城鎮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全覆蓋。目前縣級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有體制上的原因,如現在的縣域普遍以轉移支付來維持正常運轉,分稅制分到省一級,沒有繼續向下分,所以,縣級政府財力有限,社會保障水平無法與大城市相比。在推進城鎮化建設中,可以探索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需要推進人口的遷移和戶籍制度改革,增強縣域城鎮人口的集聚功能。縣域城鎮是連接城鄉的橋梁,戶籍制度改革有利於降低本地農民進城的門檻,引導和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進入縣域城鎮落戶,為城鎮化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韓俊:城鎮化是中國今后發展最大內需潛力之所,也是我國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扎實地提高城鎮化的水平和質量,關鍵是有序推進農業人口的市民化,這就會涉及戶籍制度。去年中國的城鎮化水平超過52%,中國已經是城市化的國家,但是城鎮化的質量並不高。現在每四個城鎮常住人口中,就有一個是外來流動人口,沒有戶籍,這些人的就業質量、教育醫療、福利保障,都跟有戶籍的城鎮人口有很大差距,這就是城鎮內部新的二元結構。但推進農民市民化,絕對不是簡單的改戶口,關鍵是縮小貧富差距。我們的目標就是要逐步剝離粘附在城鎮戶口上的各種福利,最終實現二者完全脫離。希望實現這個目標不要花太長時間,一定要讓農民看到希望。

(責任編輯:李海霞、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