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祖傳秘方、包治百病,專家推薦、明星代言……虛假宣傳無孔不入,忽悠公眾無所不能。淨化廣告環境,規范市場秩序。5月22日-25日,經濟之聲《天天315》特別節目——“杜絕虛假廣告宣傳,我們在行動!”
【導讀】五証還沒辦全,房屋已銷售過半﹔隻有一家小診所,就敢宣稱擁有優質醫療資源﹔邊上有條小水溝,就敢自稱“親水住宅”。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鋪天蓋地的地產樓盤廣告,報紙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了吸引購房者的注意力,許多開發商都選擇在廣告上做文章,“語不驚人死不休。”
“大哥,買房嗎?70年大產權,買一瓶送一瓶,汽水”,“帥哥,您看看這個,200平米的大別墅,買一套送一套,煎餅”“老板,看房嗎?大海邊兒的四合院,四合院裡有大海。”這是蛇年春晚小品《大城小事》裡的經典開場白,相信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的購房者也有類似的經歷。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包華以及潮陽律師事務所邵桐律師對房地產廣告的大忽悠發表評論。
某房交會上有這樣一條關於海景房的廣告:北方唯一萬米金沙灘。當記者追問,為什麼這條海岸線就是唯一的萬米金沙灘時,房產銷售人員說:“我們也不知道,我就是開著車現場轉了一圈,我就認為它是唯一的萬米金沙灘了。”
現在,地產廣告中各種最牛、頂級、最佳、唯一這樣的排他性詞語頻頻出現,這在法律上是否允許?
包華:這肯定不是被允許的。規范中要求,不能用排他性的詞語或者用可以描述“頂級”、“第一”等詞語跟消費者傳遞信息,因為這樣的詞語往往帶有一定的判定標准,在判定標准不明確的情況下,這樣的詞語會產生誤導的效果。但遺憾的是,這樣的詞語在廣告中頻頻出現,而廣告商本身並沒有得到任何相應的制約,這一點來需要監管部門和媒體關注。
邵桐:在《廣告法》第七條第二款有相關的規定,不僅是房地產廣告,其他商品廣告也不能出現這種類似於“頂級”、“唯一”的詞語,這是廣告法當中命令禁止的一種規定。如果出現這種詞語,監管部門應當主動履行職責,告知廣告主或者廣告的制作者和發布者,立即停止使用廣告,並在相應的范圍內予以更正,更嚴重的,還要沒收廣告的制作者和發布者相應的廣告費用。
既然法律不予支持,為什麼地產銷售廣告上卻一再出現?而且愈演愈烈?
包華:廣告是為工商部門去進行相應的市場約束的,如果工商部門對於這樣的排他性用語進行相應的處罰的話,都會讓其他的廣告商和媒體借鑒。但是,非常遺憾,這個案例一直沒有出現。另外一方面,對於一個樓盤的銷售而言,一個廣告費用即使再高也是有限的,用一個非常有限的廣告費換取一個高額的銷售利潤,對於任何一個開發商都是有盈利動機的。在這種巨大的盈利動機面前,哪怕有行政處罰,很多廣告商也願意面對。所以處罰的力度不僅僅只是經濟處罰的問題,更多應該在其他方面進行延展和綜合治理。
央視記者的調查發現,北京一家樓盤忽悠人的本事非常了不起。在一家樓盤的宣傳單上寫著小區內設有超市、醫務室、銀行、郵局、洗衣店、幼兒園等服務配套設施,社區內還設有溫泉戲水樂園,記者從房展會上出來以后,按宣傳單上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這個樓盤的售樓處,發現很多東西和廣告所寫的不一樣。
根據售樓人員的介紹,這所樓盤在廣告中宣傳的六項基礎設施,實際上隻具備超市和洗衣店兩項。面對記者的疑惑,售后人員又趕緊宣傳起小區建了的公園和水上樂園。於是記者又從售樓處趕到樓盤現場,卻看到所謂的水上樂園只是看上去荒廢了很久,根本就沒有水的游泳池。在游泳池旁邊,所謂的社區公園也是大門緊鎖,上面挂著"閑人免進,游人止步"的牌子。進園一看記者才發現,公園建在一個防空洞上,一圈綠樹環繞著防空洞,遮住了裡面大片的荒草和無人看管的果樹。走到防空洞的頂部,眼前是幾套鏽跡斑斑的健身器材。
包華:夸大和虛假同時出現在廣告語當中,而這個樓盤本身的配套設施其實並不完善。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家應該可以從項目的配套文件中乃至於規劃上找到答案。但是這些配套文件並沒有如實的向消費者出示,而是用廣告的虛假方式宣傳,這種方法對於消費者在判斷是否購買時,很容易產生誤導。
眾所周知,售房要五証齊全,五証就是開發商在預售商品房時應具備《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証》、《國有土地使用証》和《商品房預售許可証》,簡稱"五証"。可是在大家的買房經歷中,遇到的真正五証齊全的又有幾家呢?一般銷售商都會向這樣忽悠我們。
經銷商:房屋的許可証,樓隻要蓋到一半就肯定可以拿得到了,我們的樓都在蓋,蓋著蓋著房產的預售証就可以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