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說法
“新七環”應協調環境發展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張國華教授介紹,北京與河北形成圍繞北京呈環狀放射的高速公路網,如此規劃建設“新七環”就是有意在京津冀形成經濟發展空間布局。
“在發展高速路網時也需要注意路網節點的產業對接。”張國華說,以河北為例,擁有了公路的優勢以后,還要注意與北京的產業對接,以首都經濟圈為核心。現階段,北京的第三產業發達,圍繞北京輻射的高速路網也應適當考慮在沿線布局與之相關的低能耗的休閑、消費型業態,避免“高速路一開,城鄉經濟發展出現真空地帶”。
張國華還指出,現階段在發展高速公路時還要考慮與環境的協調,不應一味地強調公路的規模,甚至對周邊環境造成破壞。“在歐美發達國家,是不會犧牲生態而修路的,高速路兩側的環境很好,開車就像在旅游,是一種享受。”他說,今后的交通發展模式應該逐漸轉變,從高能耗的公路主導向低能耗高效率的城際軌道交通發展。
此外,北京還應在公路規劃時考慮與空港結合,北京有世界級的機場,但周邊配套的路網並不發達,而且也沒有形成空、地交通樞紐。“北京已經很擁堵了,交通網一定要結合城市的特點,這樣才是持續發展方式。”
■ 綜述
北京“新七環”不再攤大餅
據了解,“新七環”並不是按照六環路向外擴張的規劃模式。而是用一條半環狀的“貨運大通道”取代“七環路”,使北京市東南部現有的過境交通,尤其是貨運過境交通逐漸轉移至北京外圍地區。
根據北京1993年版總體規劃,北京是有過“七環路”考慮的,在當年的規劃中,有北京公路一環、公路二環、公路三環,公路一環即相當於現在的五環路,公路二環則是現在的六環路,而公路三環就會是七環路。
原規劃中的七環路雖然能穿越北京西北部的大片山區,但由於無法承擔足夠的運輸功能,因此並沒有被規劃為高速公路。
2005年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計劃用一條半環狀的“貨運大通道”取代“公路三環”。這條尚停留在圖紙上的貨運大通道,北起京包線上的沙河,南端截止到琉璃河附近,全長300公裡左右。
2006年10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學與城市規劃專家吳良鏞主持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發布,其中首次提到北京“新七環”概念。
吳良鏞認為,北京已經不適合圍繞六環路再建傳統意義的七環路,而是應該通過規劃讓七環外擴,連接起北京和外圍城市的聯系,擺脫“發達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的局面。
因此,《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中稱,可以將北京規劃的七環向外擴大到京冀交界處,自西南向東北依次連接涿州、固安、廊坊、香河、大廠、三河,直至平谷。將這些城鎮作為新城鎮發展點,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緩解中心區域的發展壓力,加強與外圍城市的交通聯系,共同走向“區域城市”。
“密涿高速與當年吳老先生的‘新七環’走向是基本一致的。”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說。(新京報記者 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