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雙反戰"中國被動應戰 歐盟可能贏了眼下輸掉未來--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光伏"雙反戰"中國被動應戰 歐盟可能贏了眼下輸掉未來

眾石

2013年06月07日07: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光伏"雙反戰"中國被動應戰 歐盟可能贏了眼下輸掉未來)網絡配圖

      歐盟的鍘刀落下了。即便針對中國光伏產業11.8%的臨時性反傾銷稅似乎比預期的緩和,但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利空。

  歐盟是中國光伏產品的最大出口地。2011年中國有近358億美元的光伏產品出口,其中70%以上是輸送到歐洲市場﹔2012年歐洲市場佔我國光伏產品出口份額的一半以上。據稱這次超過220億歐元涉案值的光伏“雙反”案,可能成為中歐貿易史上最大的爭端。

  中國光伏企業為何成了“待宰羔羊”

  從去年9月歐盟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以來,中國光伏產業可謂風聲鶴唳。據業內人士估算,一旦開征懲罰性關稅,將導致中國大批光伏企業破產,造成超過350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損失,超過2000億元的不良貸款風險和超過50萬人的直接人口失業。

  今年3月,中國光伏產業“排頭兵”無錫尚德因債務泡沫崩潰而申請破產,這就如同中國光伏產業內外交困的縮影。近年來,國內“光伏基地”遍地開花,全國31個省(區、市)均把光伏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有300個城市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光伏產業基地超過100個。雖然中國連續3年成為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第一大國,但飽受產能過剩之苦的中國光伏行業卻不得不面臨又一輪大洗牌。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有關人士預測,到目前為止,這一輪“雙反戰”,歐盟已經“下了殺手”,就算在未來幾個月的“緩沖期”中有所妥協,也必然對中國光伏產品輸往歐洲市場的價格和規模,設置更高的壁壘。對中國光伏企業而言,“大企業拿到配額的機會更大,蝦兵蟹將們會死得更快”。

  事實上,歐盟內部對如此血腥的貿易戰也有不同聲音。上個月,據說在有關征稅的“摸底投票”中,德國、英國和荷蘭等18個成員國投了反對票。

  同時,代表歐洲600多家光伏企業的行業協會——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發表聲明,認為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不僅傷害歐洲光伏產業,還會損害整個歐洲經濟。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60%的關稅,將導致歐盟今后3年內失去24萬多個工作崗位,損失270億歐元的“附加值”。這之前,該協會還組織成員抬著仿制棺材,在歐盟總部外為歐洲光伏業“出殯”,示威反對。

  但這並沒有阻止歐盟委員會的決定。他們在6月4日晚宣布,自6月6日起,歐盟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該稅率將升至47.6%。這僅僅比此前透露出的消息多出了兩個月的緩沖期。

  對中國光伏企業而言,“死緩”無異於立即執行。因為本來光伏產業就已進入薄利時代,中國產品相比韓國、美國產品的價格優勢很小,這增加的11.8%。關稅足以把利潤全部吞掉。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王世江表示,“這一初裁結果貌似明顯好於之前的預期,但實際上足以將我國光伏產品驅逐出歐盟市場”。

  “歐盟吃定了中國”,經濟學家李才元認為,由於光伏產業已實現典型的“全球化分工”,而中國企業在光伏產業鏈上只是位居中下游,上游的核心技術、材料以及光伏生產設備等,都對歐盟有依賴,最關鍵的是中國企業還必須依賴歐盟市場,“他們抓住了你的軟肋,就算是增加關稅成本,你也不得不割肉飼虎,繼續出口。誰讓你既缺乏自主技術也缺少自主市場呢?”

  其實,早有業內人士對中國光伏產業嚴重“對外依賴”的情況發出預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兩年前就強調,技術瓶頸是中國目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大弱點。在光伏產業,多晶硅生產的核心技術——三氯氫硅還原法被歐美企業壟斷,這個核心環節佔成本的50%。

  當時,尚德董事長施正榮也疾呼,如果隻注重制造不注重科研,造成“技術短腿”,隻關注短期利益不關注長期效益,“殺雞取卵”,中國的“光伏神話”最終可能成為“光伏泡沫”。而如今,他的公司竟然兌現了這個糟糕的預言。

  當核心技術與核心市場都依靠國外市場時,一旦關稅變化或貿易戰打響,中國光伏企業就變成了“待宰羔羊”。而在風平浪靜的時候,礙於各地政府對新興產業“大干快上的沖動”,這些顯而易見的“瓶頸”並未得到重視。

  這是貨真價實的貿易保護主義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反映,在新能源核心技術上,往往是中國地方政府不願意投入,“他們從自身利益考慮,認為投入大、見效慢,而更鐘情於上馬短、平、快項目,這樣隻要把基礎設施建起來,搞技術引進,或直接進口,搞組裝、拼裝,產業做大了,地方經濟的數字指標好看了,但長期效益和利潤卻不一定有多少。”

  這一輪“雙反戰”,正是對中國光伏產業“畸形”發展的嚴峻考驗。財經分析人士席淑靜認為,“雙反”並不完全是壞事,“光伏產業曾經熱過了頭,熱得頭腦發昏,‘雙反’這盆冷水澆下之后,潑滅了一些企業不切實際的擴張念頭,潑滅了中國一些地方政府上馬光伏項目的沖動。”

  她引用一位國內光伏企業總裁的話,“市場不是這麼玩的,現在就是歐美教你應該怎麼玩。過去光伏企業的玩法是拼價格,拼到最后誰也掙不到錢,先是國外有幾家光伏企業撐不住了倒閉,接著是中國自己也岌岌可危。”

  也許真到了對自身盲目擴張和無序競爭進行反思的時候了。李才元認為,金融危機后,網絡、電信和新能源等領域的戰略產業,各國都緊抓不放。比如,美國推進“再工業化”戰略,三一集團的風電項目就在美國吃了禁令﹔歐洲推進新能源革命牽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光伏企業就成了祭品﹔再聯系到中國最優秀的電信企業華為在美國、歐洲都遭遇排斥,這說明當下全球貿易的生態環境正發生巨大轉變。

  “自由貿易幾乎被歐美放棄了,如今流行的說法,是要求公平貿易,不能補貼、不能傾銷,這實質上是貨真價實的保護主義。”李才元說,“歐美的經濟政策是以國家利益為上的,什麼有助於打造新興產業,推動新興市場,他們就實施什麼,而不會受制於理論。”

  財經評論人士毛木子認為,原本歐洲市場被產能嚴重過剩的中國光伏行業視為救命稻草,如今卻被“逼到了海邊”。如果不想坐以待斃,國內市場的擴容是必然選擇,相關引導政策也需要及時做好配套。“歐盟此舉或將倒逼國內出台政策力挺,帶動國內市場需求。”

  同時,在全球市場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國內光伏企業一貫賴以生存的“補貼”之路已經被堵死,政府“大概沒那麼傻了”。一方面地方政府財政吃緊,另一方面銀行也收緊了對光伏企業的授信。

  他說:“政府可能樂於見到一批產能落后企業死掉,並對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國有化。”

  未來中國家庭的房頂會不會架上光伏設備

  事實上,當中國光伏產業不得不擦干眼淚、被動應戰之時,歐盟未必也就真能拿到好處。

  就在中國企業界對歐盟“下刀子”表示強烈反對之時,中國政府的“反擊”也開始了。商務部6月5日公告,稱正式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

  據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副局長劉丹陽介紹,2009年至2012年,我國從歐盟進口葡萄酒由6.4萬千升上升到25.7萬千升,年均增幅達到59.83%。2012年,我國從歐盟進口葡萄酒總金額達10.4億美元。歐盟葡萄酒對華出口國家主要是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四國合計出口量佔到了歐盟對華總出口量的96.33%。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象征性的反擊”顯然是針對法國和意大利的。他們在歐盟針對中國的光伏業“雙反戰”調查中,都是投贊成票的國家。

  從長期來看,如果中歐貿易戰從光伏行業蔓延開來,“戰局”並不一定對歐洲有利。在能源、電信、食品、機械、汽車、航空等多個產業,歐洲制造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不一定就小。

  已有業內人士提醒,中國手裡的“王牌”是大飛機訂單,如果中國購買空中客車“這張大單”,因為光伏雙反一事,最后全落到了美國波音公司的手裡,“恐怕法國方面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從光伏產業來說,中國市場的潛在空間不可忽視。據悉,在“雙反戰”的壓力下,一拖再拖陷入“難產”的中國光伏“新政”有可能盡快出台。中國將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並網計劃。也就是說,通過政策傾斜和有效補貼,將支持和啟動家庭和企業“自發自用、余量上網”式的光伏發電應用市場。

  業內普遍認為,家庭光伏發電市場將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基礎建設,未來中國許多家庭的房頂,都會像歐洲國家一樣安裝光伏發電設備。這意味著,中國未來將不僅是光伏生產第一大國,還將是光伏發電第一消費大國。“那時候歐盟會意識到,得了眼下的小利益,會丟掉未來的大機會。”

  “隻有自主市場,才能培育自主技術和自主產業”,李才元說,這應該是中國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多次貿易爭端中要吸取的最重要的經驗。

  本報北京6月6日電

 

(責編:薛白、喬雪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