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寶齋博物館長:從事收藏30年 隻走過一次眼【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冀寶齋博物館長:從事收藏30年 隻走過一次眼【2】

2013年07月15日09:0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冀寶齋博物館被指賣地所建 村民懷疑村支書洗錢

網友貼出的圖片。

冀寶齋博物館被指賣地所建 村民懷疑村支書洗錢

網友貼出的圖片

■ 追問

奇葩博物館為何名頭多?

冀寶齋展品雖被疑為贗品,但曾在博物館門口挂著的河北省省級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3A級旅游景區等牌子,都是真實的。相關部門如何授其諸多“榮譽”,成公眾關注焦點。

國家3A級旅游區

河北省旅游局:展品真假不歸我們管

2012年7月,冀寶齋博物館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區。冀州市旅游局辦公室寇姓副主任介紹,冀寶齋每年接待“游客人數40萬左右”。

新華社追問:一個“山寨到如此地步”的博物館,是如何被評定為國家3A景區,吸引大量游客的?

本月12日,寇姓副主任介紹,2011年,冀寶齋博物館主動申請3A級景區。由於冀州市(縣級市)隻能評1A和2A級,他們向衡水市裡進行了推薦,最終決定權在省裡,並且“真偽不屬於旅游局范疇,是文保部門范疇”。

河北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驗收看了看,冀寶齋博物館有體量、有規模,硬件設施、軟件服務、交通、游客接待能力等達到標准了,我們就給挂上了國家3A級景區的牌子。”

“我們的打分評定不涉及裡面的東西鑒定,擺放東西的真假,旅游部門管不了。”該負責人表示,即使裡面什麼都不擺,作為一個游客接待中心,達到相應體量和服務功能,也可以被評為相應的A級景區。

對於上述說法,一些游客難以認同:游客掏30塊錢的門票,就是沖著3A景區的牌子和裡面的藏品,旅游部門不能將責任一推了之。

冀州十大重點工程

有關負責人:確有資金扶持

冀寶齋博物館館長王宗泉透露,“出於對冀寶齋的扶持,政府還給予一定的撥款”。

該館倉庫保管員王寶玉稱,冀寶齋作為冀州市十大重點工程之一,開館三年來,冀州市政府每年有一定資金扶持,一年60萬元。

對於資金扶持,冀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予以証實。但是在具體金額、以及冀寶齋如何成為重點工程等問題上,該負責人未予回答。

多種教育科普基地

多部門:都是地方推薦的

冀寶齋博物館先后成為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2010年7月)、衡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9月)、河北省“省級科普基地”(2012年12月)。

授牌部門分別為共青團河北省委、衡水市政府和河北省科技廳。

王宗泉表示,這些名頭,並不是博物館自己主動申請的。

共青團河北省委相關負責人對媒體稱,頒發牌子時,是地方推薦的,並沒有到實地去過。河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審批程序首先是當地科技局推薦,然后組織專家評審、考察,然而評委中就沒有搞文物的,專家去了就是聽介紹,對展品的真假沒有鑒別能力。

業內人士指出,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是當地的責任。近年來,冀州市著力打造“九州之首”的文化品牌,據稱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歷史。冀寶齋博物館“應運而生”,成為這個文化載體,甚至宣稱有炎帝時期的青花瓷器。在冀寶齋博物館內牆上,挂著不少領導以及各界專家學者與王宗泉的合影。

一位地方官員坦承,他們其實也了解冀寶齋博物館的東西是假的,但是各級官員和省內外專家來冀州基本會去參觀這個博物館,否則也沒有什麼可以參觀的。

知情人士反映,當事人或者有關聯的人明知虛假,卻拍著胸脯,努力把假的說成真的,不是“皇帝的新裝”那麼簡單,背后或許隱藏著巨大利益黑洞。

綜合新華社、新京報記者 劉保奇

■ 鏈接

藏品如此雷人

人物穿越

代表藏品:“雍正年制”金陵十二釵大缸

資料:《金陵十二釵》是《紅樓夢》的別稱。

點評:作家馬伯庸稱,《紅樓夢》在乾隆年間才開始流行。因此,雍正年間的人不會知道金陵十二釵。

回應:無

造型奇特

代表藏品:元青花釉裡紅描金十二生肖

資料:無

點評:馬伯庸質疑,十二生肖還分公母?

回應:冀寶齋博物館總顧問魏英俊表示,“博物館未必是文物……不知(生肖)從哪來的,反正它們來了。”

年代穿越

代表藏品:唐五彩人物紋筒瓶

資料: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后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而直到明朝,才出現“五彩”。

點評:馬伯庸稱其足以改變中國瓷器發展史。

回應:無

角色錯位

代表藏品:三英戰趙雲葵口盤

資料:《三國演義》第五回有“三英戰呂布”。

點評:無

回應:魏英俊稱:“趙雲和劉關張最早不是一伙的,劉備幫袁紹,趙雲是袁紹的對頭公孫瓚手下,他們就沒打過?不打過劉備怎知道趙雲是好小伙。調侃這個的都沒文化。”

就算藏品是贗品,青少年也不可能知道真假,他們看到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成果(就行)。

——冀寶齋博物館總顧問魏英俊回應,冀寶齋作為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如何教育學生的質疑

本組稿件綜合公開報道整理

新京報記者 劉保奇 河北衡水報道

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責編:薛白、李海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