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怎麼辦之一:上限下限怎麼守?--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中國經濟怎麼辦之一:上限下限怎麼守?

何剛

2013年07月29日09:33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網絡配圖

上限是通脹,下限是增長,上限突破了,百姓要罵娘,下限跌穿了,中國難強。

七、八月份,正是全年最熱的季節,但對於履新半年的新一屆政府來說,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方面挑戰,卻是“壓力山大”,能否守住通脹上限和增長下限,大家關心,全球關注。

按經濟學家們的研究和中央銀行家的實踐,通脹主要是一種貨幣現象,尤其是在物質和服務供應並不短缺之時,若貨幣供應過多,通脹在所難免。從這一角度觀察,下半年要守住3.5%的通脹上限,關鍵是不要過多、過快地放寬貨幣政策,尤其是不能總量過於寬鬆。

從全球來看,隨著美國經濟並不軟弱的復蘇,美聯儲開始著手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美元中期走強已成定局。歐元的情況復雜一些,因為歐盟經濟依然低迷,下半年歐洲央行不會主動收緊貨幣政策,但進一步放鬆的概率也不大。日本的情況則需高度關注,安倍政府上台后推行的日元量化寬鬆政策,似乎已在發揮作用,這對於中國經濟人民幣匯率均構成挑戰,但是,中國仍然無須通過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日本競爭,相反,日本經濟進一步復蘇所引發的需求增長,對於中國出口地適度增長並不是壞事。

從中國自身來看,央行在7月19日大力推進貸款管制放開,令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雖然存款利率上限尚未完全放開,但通過資金的價格手段(利率)進行資金流向和配置調節,顯然是比總量寬鬆更重要的貨幣政策取向。雖然有6月份的短暫錢荒警示,但央行非常清楚,整個社會的流動性並不缺乏,問題在於流向,而流向可以在基准利率基本不動、但市場利率自行議價的情況下有明顯改善。也可以說,隨著利率市場化、尤其是現在已經實現的貸款利率市場化,央行已經部分解除了動不動就調利率的連帶責任,從而可以更靈活地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進行有針對性的預調和微調。

隻要總量上的錢管住,不亂放鬆,推動通脹快速上升的最大變量就控制住了,除非商品和服務供應明顯減少,否則通脹很難大幅攀升,即使下半年在一些具體商品門類上有一些季節性供需起伏因素,守住全年通脹3.5%的上限,並不是什麼難事。

商品和服務供應會否減少,核心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是否衰退?三駕馬車各起什麼作用?大家寄予熱望的城鎮化等新增長動力能否迅速發揮作用?我的答案是謹慎樂觀。

從政治經濟學角度,下半年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新一代領導集體的執政思路和改革方略,近期正初步成型,隻待秋季三中全會定盤后,即可從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明年兩會形成完整的執行計劃。這就是說,政策性的不確定因素在下半年將變得確定,新一屆政府將在繼承和消化前任遺產的基礎上放手施政,這將極大提升各界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全年守住7%或7.5%的GDP下限不成問題,相應的就業增長水平也不會失守。

從三駕馬車的貢獻看,投資消費仍將兩頭並進。先說消費,過去三十多年,消費GDP增長的貢獻穩定在3.5至4.5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受政府八項規定限制消費支出等影響,消費GDP的貢獻仍然有3.4個百分點,受季節因素刺激,下半年消費對GDP增長可預期的貢獻應超過3.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即使是保增長的7%下限,有一半將是靠得住的。略為麻煩的是淨出口(出口減進口),今年上半年僅貢獻0.1個百分點,下半年貢獻仍會接近於零,因為中國進口在繼續迅速增長,雖然隨著美國、日本以及歐盟經濟復蘇和新興經濟體持續增長,中國出口在下半年適度增長或可預期,我們權且繼續把淨出口的貢獻忽略。

剩下的GDP增長貢獻,就隻能來自投資了,這一點其實是最不需要擔心的,除非我們自陷於所謂“中國必須迅速轉向消費驅動增長”的教條主義框框。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明顯放緩,但投資對GDP的增長貢獻仍然多達4.1個百分點。雖然中央一再強調,不會再採取類似2008年底那樣的4萬億刺激計劃,但這並不意味著決策層視投資為無物。

中央的意思其實是說,新的投資增長將不再由財政投資唱主角,而是要推進國企和民企、政府和民間、機構和個人投資的協調增長。從實際發展階段看,中國仍然是一個處於增長上升期的經濟體,且不說東部的基礎設施更新需求,至少中、西部的路橋港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遠未完成,在城鎮化的大浪潮之下,整個中國涉及保障、教育、醫療等日常需求的投資仍然有巨大缺口,在金融、互聯網、電信、物流、交通、能源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機遇更是層出不窮,國企和財政投資會以適當方式和規模進行各種投資,尤其是在一些利潤仍然豐厚的領域,它們的投資有增無減。至於民企和個人,缺少的不是投資的資金與意願,而是各種投資限制需要打破,相應的法律保護需要加強。

從政策選擇上看,要守住7%或7.5%的增長下限,並不需要新一屆政府使出吃奶的力氣,而僅需幾項關鍵政策切實調整到位,確保投資GDP的貢獻不低於4個百分點即可,從預期來看,實現這一目標不是難事。比如,所謂鼓勵民間投資,不能多年來隻停留於決策層的口頭和書面表態,從下半年開始必須落實為一條條可執行的具體政策:

一是逐步放鬆直至完全放開各類投資限制,尤其是那些一直以來隻許政府和國企干,不許民企和個人干的事,通通放鬆限制,加大准入空間,並在不遠的將來完全放開投資限制,讓有條件、有能力的任何資金自由投資,充分發揮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是繼續全面實施結構性減稅計劃,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的稅負減輕,力度要更大,范圍要更廣。企業稅負越輕,利潤就越多,若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必然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若員工擴大消費支出,也有利於刺激消費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的增長,總之都是好事,並將最終把讓利於企業的稅收,以更好的方式回歸社會並部分回流政府稅收收入。

讓人保持樂觀的是,在放鬆投資限制和減輕企業稅負兩方面,新一屆政府都已開始行動。而要指望相關行動的幅度更大,核心問題在於政府職能轉變和整體規模瘦身,從而減少對巨額財政收入的依賴。也就是說,守住增長下限的關鍵,是進一步改革能否真正讓利於民、藏富於民,讓全體人民、而不只是政府和國企,成為新的投資消費增長的主力。

種種跡象表明,新一屆政府顯然有這個認識,也有這個決心,接下來就是具體行動和實施時點。下半年隻要央行控制貨幣供應總量不亂放鬆,政府切實放開投資限制並全面減輕企業稅負,讓大家形成明確的增長預期,民間投資與消費必將轉向良性循環,分別貢獻3.5至4個百分點以上,沒有什麼懸念。由此,控通脹的3.5%上限不成問題,保增長的7%或7.5%下限也不是問題,2013將因此成為中國增長的積極變陣年。

(作者為《財經》雜志執行主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編,文中觀點僅為個人看法,不代表所供職機構的意見,特此聲明)

 

 

(責編:劉然、李海霞)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