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旱情讓江西萍鄉水稻制種業很“受傷”--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部崛起

嚴重旱情讓江西萍鄉水稻制種業很“受傷”

徐黎明

2013年08月05日12:33    來源:江西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嚴重旱情讓萍鄉水稻制種業很“受傷”

  制種大戶的田干得開裂

  8月3日深夜,蓮花縣湖上鄉田畈上機聲隆隆,水稻制種大戶劉火林正打著手電筒清溝,讓經過二次抽水才提灌上來的水流進干渴的稻田裡。十多年未遇的嚴重旱情,讓萍鄉水稻制種業“受傷”嚴重。

  制種大戶損失大

  “本想多種一點提高收益,沒想到今年虧大了!”劉火林從事制種業多年,種植的面積由當年的80畝擴大到今年的360畝。年初,他與一家種子公司簽訂了合同,收購價很誘人——每公斤14元。

  “再旱下去,會有更多種稻干死。” 劉火林說,干旱已導致他100畝田制種稻顆粒無收。為了抗旱,他購置了3台水泵,加上鎮政府送給他的一台,總共有4台,買了500米水管,還雇了七八個人日夜守在溝渠邊。隻要溝渠裡有水就開動機器,大家吃住都在稻田邊。水源稍足的話,勉強能照顧到200畝田的用水,其他100畝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干死。

  當地農技員告訴記者,水稻制種田對水的要求很高,特別現在正值孕期,一旦長時間缺水,就會造成大幅減產或絕收。而制種田的成本也很高,每畝至少1300元。按此計算,劉火林今年僅成本就損失了十多萬元,且剩下的200余畝生死難料。

  同樣遭受干旱肆虐的,還有蘆溪縣的特色制種大戶陳茂盛。他今年種植了200多畝“武功紫紅米”稻種。這是一種新型雜交有色稻,優質高產,深受高端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上一公斤“武功紫紅米”高達60元。

  在陳茂盛的制種田裡,記者看到禾苗已經焦黃發卷,有的已經倒伏。前幾天,縣裡調配了一輛洒水車開到制種基地,運送水源。但對龜裂的農田來說,這只是杯水車薪,沒過幾天,稻田又干得發裂。

  湘東區從事水稻制種的農戶有7000多戶,除了在海南三亞的10萬畝南繁基地外,近年還相繼在我省的撫州、吉安、贛州、萍鄉及江蘇、浙江等地建立了5萬多畝常規制種基地。

  氣象資料顯示,湘東區7月至今的降雨量與往年同期相比減少30%,該區排上等鄉鎮10多個村3萬畝稻田受旱。其中排上鎮受災制種水稻4750畝。

  種子供應影響不大

  水稻制種業的龍頭縣區遭受嚴重旱災,會不會對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稻種供應和價格產生消極影響呢?

  “江西制種第一縣”宜黃生產的優質稻種聞名海內外。早在上世紀70年代,宜黃農民就開始嘗試水稻制種。去年,該縣制種面積突破3萬畝,1萬多戶農戶從事雜交水稻制種。

  “宜黃山區部分制種田也有干旱,但是沒有蓮花縣嚴重。”在宜黃收購種子的吳姓經理介紹,7月中旬是制種稻生長最關鍵的時期,這段時間需要足夠的水澆灌,否則灌漿難以完成。在宜黃局部,由於缺水,部分制種稻癟谷很多,產量大幅下降。但他預測,下半年和明年制種供應不會受大的影響,因此價格也不會有大的變動。

  江西天涯種業在湘東區和蓮花縣都有制種基地,但今年這兩個地方干旱比較嚴重。初步估計,湘東區種稻將減產三分之一,蓮花縣因為剛出穗遇上旱情,減產會更嚴重。該種業公司負責人肖長明說,好在萍鄉以外的制種基地受干旱影響不大。

  “從全國市場來看,制種總量供大於求,供應充足,價格沒有什麼影響。但這次干旱也給蓮花縣制種業帶來反思。”蓮花縣惠民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顏伏川說,今年萍鄉制種業遭受嚴重旱情,除了天氣原因外,也跟當地的灌溉設施老舊、種植戶對水源供應預估不足有關。

  據介紹,蓮花縣惠民種植合作社社員劉兵華,種植的50畝種稻田附近,本來有一個湖,但當地人擔心下雨會造成洪災,居然把湖水放干了,如今湖水見底,無水可用來澆灌,劉兵華損失不小。

  由於萍鄉本土稻種基地災情嚴重,該市多家種業公司已經做好了收購稻種的兩手打算,一方面積極協助制種大戶生產自救,另一方面如果稻種收購未達到預期,就會去海南三亞收購。

  本報記者 徐黎明

  實習生 王 燕文/圖

(責編:李彤、劉然)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