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楊佳
在年中經濟工作會議中定調的“穩增長”背景下,民間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5日,發改委發布,今年上半年,全國民間投資完成11萬億元,同比增長23.4%,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3.7%。
發改委透露,將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真正確立民營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另外,還將及時完善細化政策,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實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並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機構重組改造。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趙曉娜
實習生聶晶晶
上半年民間投資佔比超六成
“民間投資是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繁榮城鄉市場、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就業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5日,發改委網站刊文《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發展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開宗明義。
文章發布,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完成115584億元,同比增長23.4%,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63.7%。從結構上看,民間投資在一些重點行業領域的增速明顯加快。
今年上半年,非金屬礦採選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的民間投資佔比分別達到94.5%、89.6%、87.1%。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文章中,對於民間投資給予的定位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無論是國際經驗還是理論研究均表明,民間投資非常靈活,能自發地發現很多商機,包括投資途徑和投資領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政策部發展戰略處處長高輝清告訴記者。
高輝清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網絡消費的發展。在前些年,政府對行業發展未做干預,電子商務得到迅猛發展甚至翻倍增長,成為拉動經濟的增長點。
華安遠見投資顧問公司研究部主管汪嵐表示,“現階段情況下,投資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頭馬。不過,近兩年來,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土地財政不可依賴,再加上地方債償還高峰來臨。這種形勢下,吸引民營資本投資對拉動經濟增長十分重要。”
促民資政策仍待落實
實際上,國家層面早在三年前就把民間投資作為促增長重點,也出台了一些政策。
2010年以來,發改委以《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通稱“民間投資36條”)為主線,積極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上述意見作為框架性建議,在此后成為促進民資發展的政策基調。2012年6月底,多部委陸續出台了42項配套實施細則(通稱“新36條”),20多個省級政府和不少市、縣政府出台了本地區的實施辦法。
至今,“新36條”細則出台業已三年,這些政策取得怎樣的效果?
根據發改委公布的民間投資數據,從總量來看,2010年至2012年,民間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5.9%、60.3%、61.4%,分別高於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7個、10.5個、4.2個百分點,對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外一組數據同樣值得關注。與不斷增長的民間投資總量相比,民間投資的年均增速卻在放緩。以2010年至2012年的數據為例,民間資本投資增速分別為32.5%、34.3%、24.8%,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為23.4%。
高輝清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新36條”指導意見和配套措施都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民營經濟並不清楚到底哪些行業開放,“彈簧門”“玻璃門”仍然存在,這使得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效果大打折扣。
細化措施減少干預成方向
高輝清說,現在要讓經濟發展起來最有力的手段,就是讓政府盡量減少自己的權力,減少經濟領域的干預權,而把精力放在社會服務方面,從建設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
在5日的刊文中,發改委也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為民間投資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政策、法治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發改委還將把做好民間投資發展工作與轉變政府職能、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創新對民間投資的管理服務,“真正確立民營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激發民間投資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另外,文章還指出,將進一步落實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及時完善細化政策。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督促地方、部門推出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的重大項目,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
汪嵐也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上述政策中,一是強調放權、減少干預,二是細化措施、放低門檻,政策方向是對的,但要確保具有可操作性,必須真正打破“彈簧門”“玻璃門”,讓民資能夠進入相關領域,充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