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經費先得壓浪費 財政“緊日子”不會減民生投入--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砍什麼不能砍民生 

壓經費先得壓浪費 財政“緊日子”不會減民生投入

本報記者  周小苑

2013年08月09日07:0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中國財政部日前明確要求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要繼續厲行節約、過“緊日子”,以今年壓減支出后的規模為基礎,明年繼續從嚴控制支出,從緊編制預算。專家認為,盡管今年以來中央財政收入增速下滑,但過“緊日子”並非意味著民生支出會減少,未來將繼續削減“三公”經費,停建樓堂館所,壓縮不必要的財政支出,確保民生投入不受影響。

  【財政收入進入下行通道】

  今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增幅持續下滑,上半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685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95億元,增長7.5%,增幅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其中,中央財政收入32311億元,同比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36280億元,同比增長13.5%。

  “隨著近兩年我國經濟增長率的回調,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的局面業已形成。”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在2012年GDP增長率為7.8%的情況下,當年財政收入增長率為12.8%,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后,與GDP的增長已近於同步。可以明確地說,我國財政收入增幅高於GDP增幅,帶來財政收入佔GDP比重一路走高的階段,已經告一段落,財政過“緊日子”的新階段業已出現。

  盡管財政收入增長呈放緩趨勢,但是中央始終強調惠及民生的投入和支出不會因此而縮減。“本屆政府的執政目標之一就是不斷改善民生。”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認為,在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減速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就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部署,也凸顯新一屆政府打造“服務型”“民生型”政府的執政理念。

  【政府節支先過“緊日子”】

  然而,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滿足民生支出不受影響呢?專家表示,要保障各項民生支出,就必須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的績效,要把錢花在刀刃上。因此,政府要改變以往大手花錢的舊習,必須壓縮不必要的支出,帶頭過“緊日子”。

  事實上,中央政府已經就此做出了部署。李克強總理近期反復強調,要通過壓縮行政開支特別是“三公”經費保障民生支出。國務院日前發出通知,全面停止新建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全面清理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辦公用房,切實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更多用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

  “這一舉動除符合當下提倡勤儉節約導向外,也和當前的經濟形勢有關系。” 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看來,壓經費先得壓浪費,新樓堂館所不再建設,壓縮不必要財政支出,顯示決策層保民生的決心。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院長王雍君表示,財政收入放緩的情況下,政府層面能平衡收支結構的措施就是控制不必要的財政支出,尤其是控制新項目上馬。控制一些不需要過多存在卻佔用大量資源的項目也傳遞出過“緊日子”的信號。

  【財政支出核心是保民生】

  政府要過“緊日子”,關乎百姓的民生投入如何才能確保不滑出底線呢?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雖然百姓擔心財政收入錢緊了,民生投入會不會受影響,但有一點很清楚,我國財政支出政策的核心就是保民生,砍什麼支出也不能砍民生,財政收入增速下滑並不代表保民生的錢沒了或減少了。”

  賈康也認為,現階段財政資金的使用重點,首先應該從使所有社會成員享受“勞有所得、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基本公共服務入手,體現社會管理政策方面的“托底作用”。

  事實上,財政收入增速雖然放慢了,但是收入依然是增長的,這是民生支出仍能不斷增加的有力保障。白景明強調,由於我國公共財政收入超過十萬億元,如此大的體量,即便增幅較小但增量依然可觀。再加上民生投入都列入預算,隻要財政收入能保持穩增長,稅收能依法征管,完成全年收入預算還是可能的。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孫玉棟對本報記者表示,財政支出的結構是在財政收入既定的情況下,安排什麼就是什麼。支出有剛性的因素,有些支出因為收入下降,結構上會有所調整,但是不會對民生支出有太大的影響。 

 

 

(責編:李海霞、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