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8月28日廣州電 (李斌 實習生 劉景釗) 27日,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停止線下POS業務的消息。業內人士對此意見不一,有人認為這是支付寶打響“反銀保衛戰的第一槍”,另一種說法是支付寶希望通過此次向銀聯“宣戰”的契機撇除線下POS業務。
支付寶公關部經理蘇慧接受人民財經採訪時稱,究竟什麼是“眾所周知”的原因,蘇慧表示不便多說,至於是否和銀聯想要把第三方支付機構納入銀聯網絡進行管理的決定有關,她也表示不便多做評述。蘇慧表示,支付寶做出這個決定並不是臨時起意,但也不是長時間醞釀的。
拋棄線下業務原因不明
支付寶27日在官方微博上宣布:“由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寶將停止所有線下POS業務。對原有合作商戶公司會妥善處理,不會影響商戶的正常業務。公司對給用戶和合作伙伴帶來的不便深表歉意。但在支付創新的探索上,公司永遠不會止步。”
微博內容所強調的“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業界引起廣泛熱議。
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支付寶)是國內最大的獨立第三方交易平台,用戶數量突破兩億,與134家金融機構進行合作,為超過46萬家商戶提供服務。2012年3月,支付寶曾宣布投入5億元布局線下POS業務,並計劃3年內購入6萬台POS機。
據悉,按照支付寶計劃,其POS投資將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在今年向市場投入3萬台支付寶POS,基本實現一、二線城市COD服務POS應用的全覆蓋﹔ 第二階段,在余下兩年繼續投入3萬台POS,完善三、四級城市COD服務的POS應用。從當時的計劃可以看出,支付寶對線下物流支付業務雄心勃勃。
支付寶此時以懸念式文字來宣布停止線下POS業務,不免讓人產生聯想。就在上個月舉行的銀聯董事會上,銀聯推出了《關於進一步規范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交易維護成員銀行和銀聯權益的議案》,督促各成員銀行統一行動,逐步將非金融機構銀聯卡交易全面遷移至銀聯網絡,並首次明確要在2014年7月1日之前完成。
支付寶此舉意在“止損”?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對人民財經指出,事情絕不會如此簡單。作為一個成熟運作的企業,絕不會輕率地做出一個決定。而支付寶的這個決定,極有可能是為了集中人力資源鞏固和發展擁有優勢的線上業務。長期從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資深人士指出,支付寶此舉可能屬於“借東風”的行為。該人士認為,長期以來,支付寶的線下POS業務都是付出大於回報的,屬於“吃力不討好”的業務。支付寶有可能借這次契機,以體面的方式結束線下POS業務。
該人士表示,由於在POS環境裡既定的7:2:1的分成模式裡,銀聯獲取了“1”的部分,但付出的成本並不大﹔收單機構獲取“2”的部分,但要投入所有的機具、多方洽談、幫助電商硬件升級等,“付出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在線下競爭中,銀聯無疑處於絕對優勢地位,支付寶的交易量很少,在很多情況下不得不服從銀聯指定的規則,沒有創新空間。
蘇慧告訴人民財經,對原有協議的商戶他們已經做出了妥善處理,將他們跟原來的銀行進行直接對接,至於支付寶早前為這項業務所做出的投入,她並不否認此舉將帶來一定損失,但她強調支付寶已經做好了充分准備,會妥善處理。對於以后還有沒有可能再繼續此項業務,蘇慧表示暫時還沒有下一步的打算。
銀聯和支付寶各陷“壟斷”爭議
根據iResearch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第三方支付業務交易規模達12.9萬億,同比增長54.2%。艾瑞預計到2016年,整體市場交易規模將突破50萬億。如此令人垂涎三尺的巨額市場蛋糕,就此點燃銀聯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爭搶戰役。來自銀聯業管委的一份文件估算,主要成員銀行的銀聯卡線上支付業務手續費年損失超過30億元。
8月13日,銀聯已開始行動:召集52家與其達成協議關系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銀行卡收單業務運作與收單辦法解讀會議,表示跨法人交易發送方式不得繞過銀聯。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將銀聯這種行為評價為“壟斷”。
然而與此同時,一些第三方支付企業議價能力極強,和銀行多頭談判,銀行要麼選擇直連后手續費被壓低,要麼不能做類似支付寶付費,造成客戶流失。有銀行亦認為,某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已有“壟斷”的趨勢——此言暗指支付寶一家獨大。
律師趙虎對此認為,壟斷本身並不違法,但如果濫用壟斷地位則會構成違法。趙虎解釋稱,支付寶如果是通過市場行為使其在市場佔有率佔絕大部分份額,此行為並不能歸結為是濫用壟斷地位,而銀聯本身是具備一定壟斷地位的,考究銀聯是否涉及壟斷,要考究將所有第三方支付納入銀聯網絡是否是免費﹔如果需要收費,是否有必須要收費的理由。如果按照銀聯的說法,為了監管第三方支付交易的金融安全,那麼也並不一定會構成濫用壟斷地位的違法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