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大城市治堵不能簡單靠“惰政”【3】

張璐晶  白朝陽

2013年09月17日08:20    來源: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點擊瀏覽下一頁

  2011年2月26日上午10時,北京第二輪個人購車指標搖號公布。

  政府“惰政”治標不治本

  為什麼要限購?主要理由無外乎緩解交通擁堵和提高空氣質量。

  然而,限制住了需求,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產業組織研究室主任劉戒驕向《中國經濟周刊》指出:“城市的交通擁堵有很復雜的成因,和汽車保有量多有關,但不能簡單地歸因於車多。”

  汽車行業資深評論員、全國汽車咨詢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張志勇以北京市為例分析:北京市限購政策實施以后,每年的汽車牌照增加量被控制在24萬個,雖然新車牌照的增加數量比原來大幅減少,但是畢竟還是在增長。也就是說,過去一年造成的北京市交通的壓力,實施限購政策以后,這種壓力並不是完全消失,而是分解到更多年份產生。限購,完全是一種典型的“惰性施政”的表現。

  “汽車限購是不合理的,這損害了老百姓的權利。”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主任李?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汽車限購政策只是一種簡單的行政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地方政府的一種“惰政”,或許短期內有明顯效果,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擁堵的問題。

  天津一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仁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限購只是減緩汽車保有量的增長,但實際上它還是在增長,所以不可能解決城市擁堵和空氣污染。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限購也影響了人們的購車意願和選擇傾向,讓更多的人扎堆購車,或者選擇大排量車型等等。

  “我很不贊同這種限購的政策,它是一種臨時性的、不科學的決策,我能確定地說,限購不會長久,政府一定會做出調整。”劉戒驕說。

  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張志勇表示:“政府治理交通擁堵與環境污染的重點不是限制購買,也不是限制行駛,而是限制使用。”分流是一個相對中肯的選擇。將私家車使用人群分流到公共交通工具上去,加大私家車的使用成本,同時健全城市公交使用系統。

  黨仁表示,解決擁堵和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單純限制消費者購車不僅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真正緩解目前的狀況。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政策導向還是應當注重培養消費者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態度,鼓勵購買小排量的、環保的車型。

  陳艷艷提醒中小城市,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在還未形成對於機動車的依賴時,要提前規劃好公共交通服務系統,使民眾更理性選擇出行方式。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