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外媒熱評三中全會決定:向正確方向前進一大步

2013年11月17日10:39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前天晚間,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文公布,連續引發外界輿論熱議。外媒認為,這份全面改革的藍圖,是中共至少近10年來最具雄心的改革計劃,將使市場力量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發揮更大作用。

>>總體評價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無論是美聯社、路透社還是主流紙媒,它們在形容《決定》時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議題廣泛”一詞。路透社說,這份文件談到了多個領域的改革,既包括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促進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等結構性變革,也回應了為自然資源征稅等社會性問題。

《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則說,這是中國新一屆領導團隊拿出的第一份綜合性改革方案。相較於用詞相對含糊的三中全會公報,這份文件更具細節。它描繪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以應對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增長放緩、貧富差距拉大、環境污染等。

英國《金融時報》也提出,這份藍圖看上去是中國執政黨“過去10年來最具雄心的改革計劃”。路透社援引經濟分析師鮑曼的話說,雖然仍需一些細節和后續評估,但從目前公布的政策來看,中國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關注經濟中國尋求釋放新經濟增長點

路透社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發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執政宣言,而今正通過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來踐行這一諾言。在經歷30多年的高速擴張而顯現出疲態的跡象后,中國正在尋求釋放新的經濟增長點。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盡管還需要進一步評估和了解更多的細節內容,但從表面上看,這份文件似乎朝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應當張開雙臂歡迎任何有助於中國國內經濟和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的舉措。”

美國《華爾街日報》則表示,與三中全會閉幕后發布的公報中謹慎措辭相比,15日的這份改革藍圖顯得更加雄心勃勃。改革方案稱中國將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社會管理人們期待中國有更大膽變革

除了外界關注的經濟領域改革外,決定公布的“單獨二胎”政策和廢除勞教制度政策同樣引發外媒關注。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多次被輿論批評有損社會公平正義的勞動教養制度,在實施數十年后確定將走入歷史。而放寬“一胎化”政策終於獲得官方証實。《聯合早報》指出,隨著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出現下降,“一胎化”政策若再不鬆綁,將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全面影響。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指出,數月來,經濟學家以及政治分析人士都猜測到三中全會將會給中國帶來經濟改革,但這是人們辯論了很久卻沒有結果的兩個方面,其重要性已經在經濟之外。這也許將激起人們對在習近平和李克強當政的未來,出現更大膽變革的期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認為,雖然之前中國官方已經表示會對這兩項具有爭議性的政策進行評估,但是決定所帶來的震動依然很大。

綜合新華社中新網

□專家解熱詞

平等就業

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規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認為,消除這些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平等就業愈加凸顯,這對於改善就業結構性矛盾和促進我國經濟健康、平穩、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消除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和就業歧視可以促進人才流動,從根本上緩解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加強就業公平也契合了我國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大戰略。莫榮說,勞動力流動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貢獻份額能夠達到16%以上。

股權融資

《決定》提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証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中國股市市場化進程中的最大障礙就是對股票發行的過度行政干預。近一兩年來,市場對實行注冊制的呼聲很高,監管層也多次透出未來要推行注冊制的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發行由審核制向注冊制過渡,並不意味著發行標准的降低和監管的放鬆。相反,注冊制對事后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以更加嚴格的監管維護市場健康運行。這要求証監會的職責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監管重心后移。

收入分配

《決定》明確指出,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

“在我印象中,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橄欖型’分配格局。收入分配改革在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最重要的,是迅速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遲福林表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偏低、規模過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關鍵是要盡快制訂可操作的綜合性行動計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是釋放消費潛力、拉動經濟增長、維持穩定的社會結構的重要基礎。”遲福林說。

戶籍改革

《決定》明確指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指出,在上述社會福利和保障方面之外,還應該看到的一大亮點是,《決定》在就業、教育等公民權利方面的改革完善也提出了系統的要求。這些與戶籍相配套,讓人們看到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居民不分出身戶籍,都應當擁有公平的機會、公平的權利和公平的規則,能共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向著這個目標,應該說我們又邁近了一步。

城鄉統籌

《決定》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國土資源部土地爭議調處事務中心主任孫英輝表示,隨著《決定》出台,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已不是“要不要”問題,而是怎麼依法實踐問題。要解放思想,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結合,賦權於民,使農民以產權保生存、以產權謀發展,從農村突破,向城鄉一體化總目標邁進。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對記者說,《決定》強調城鄉一體化、城鄉平等。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主要是土地財產權,包括抵押、處置及最根本的交易權。

文化服務

《決定》提出,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畢緒龍說,把文化產業發展放在“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中,體現了中央頂層設計的含義。

“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有很多瓶頸,其中一個就是沒有真正被納入國民經濟統計分類中,使得文化產業說起來比較重要,做起來就比較次要,忙起來就不要了。”他說。

“文化經濟政策的完善和健全,是對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重要保障。文化體制改革十年來取得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斷建立完善了一套文化經濟政策的配套體系。”他說。

(責編:喬雪峰、劉陽)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