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優惠、減免銀行利息、產品推廣,地方政府援助殼資源等成為企業獲財政補貼的主因
編者按:年關將至,上市公司財政補貼的公告也屢見報端,今年10月以來,共有35家上市公司獲得財政補貼約11.53億元。目前,政府補助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上市公司業績的中流砥柱,在ST類公司中,“逢死必補”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改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何時才能實現“斷奶”?
■本報記者
年底將至,各上市公司紛紛亮出年報預告之際,財政補貼的公告更是滿天飛,細看原因,不外乎保殼沖刺以及增靚年報業績等。
據《証券日報》記者根據深交所、上交所公告獲悉,從10月1日至11月21日,共有3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獲得政府補貼的公告。據記者統計,這35家公司共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約11.53億元,其中,滬市中12家上市公司共獲得政府補貼約8億元,深市23家公司約3.53億元。
在這些獲得政府補貼的公司中,*ST南化獲得了2.9億元的財政補貼,是目前獲得政府補助金額最大的公司。
政府出手救虧損企業
從目前發布獲得政府補貼公告的公司來看,獲得補貼的原因林林總總,有的是稅收優惠,有的是減免銀行利息,有的是產品推廣補貼,更有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還有項目專利獲得的補貼以及節能減排補貼和科研專項經費等等。
“在一般情況下,能夠獲得補貼收入的公司可以分為幾類,一是受到當地政府扶持,業績較差的公司,這樣的公司以瀕臨暫停上市邊緣的ST公司為主﹔二是公用事業類公司,以基礎設施建設類公司和與國計民生聯系緊密的公司為主﹔第三是高科技技術公司。”昨日,有不願具名的策略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在已發布財政補貼公告的上市公司中,通過政府財政補貼增厚業績的公司不在少數。比如,吉電股份10月23日公告稱,收到吉林省人民政府的一次性臨時供熱補貼1578萬元。而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1386.8萬元,這意味著這筆補助將對沖掉前三季度的虧損額。此外,前三季度虧損1610.14萬元的高金食品收到儲備肉價差補貼1761.26萬元,若不發生意外,將使得全年業績由虧損轉為盈利。
對此,有業內人士則表示,地方政府為鼓勵本地企業上市是給予補貼的一個因素,但政府財政補貼很大部分都是為幫助企業扮靚業績或者保殼。
而*ST南化收到政府補貼的原因更為明顯,保殼的意願更強烈。根據公司公告顯示,由於近年來,受全國氯鹼化工行業產能過剩及經濟形勢低迷的影響,公司面臨十分不利的環境,同時公司位於中心城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要求較高,限制了產品結構調整和產能發揮,導致公司營業收入持續下降,連續兩年虧損。根據《企業會計准則》有關規定,上述經營性財政補貼將計入*ST南化2013年度損益,預計2013年度淨利潤、期末淨資產為正值。
對於*ST南化這類接受政府補貼的公司,上述策略分析師還表示:“除了我所說的第二種、第三種較為正常的補貼收入外,第一種補貼在臨近年底時會越來越多,原因是一些業績差的公司如果沒有這筆‘意外之財’可能會遭遇退市危機,出於這種情況,地方政府往往會伸出援手。”
多公司患補貼依賴症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上市公司獲得財政補貼已經成為常態,有的上市公司更是患上“補貼依賴症”。根據每年財政投放的規律,財政存款將在年底集中投放,預計未來可能還有更多上市公司上演補貼秀。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政府的補貼並不具備延續性,無法改變公司主業長期虧損、利潤增長乏力的困境,建議投資者不要追逐這類個股,以免踩中地雷。
而從其他公司來看,基本都屬於正常的補貼范圍之內,如三安光電10月1日發布公告稱,收到安溪縣財政局《安溪縣財政局關於撥付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藍寶石襯底項目財政補貼的通知》,主要內容為:為落實國家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根據縣政府加快培育高新技術新興產業集群的目標要求,促進安溪縣LED光電產業鏈的發展,對本公司藍寶石襯底項目撥付“科技三項”財政補貼資金5558.70萬元。另據公告顯示,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該筆款項於收到時確認為當期收益。該事項將對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從另一家公司陽光照明來看,11月8日發布公告稱,收到上虞市財政局文件《關於清算下達2012年度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資金的通知》(虞財企[2013]21號),根據省財政廳《關於清算下達2012年度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資金的通知》(浙財企[2013]356號)文件精神,下達了2012年度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財政補貼清算資金,其中本公司財政補貼為1.22億元。同時,公司還表示,本次收到的財政補貼將對公司2013 年度淨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共計獲得補貼達549.07億元,而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獲得政府補貼合計就已超過210億元。業內人士對此稱,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企業應以自身經營情況定盈虧,但從地方政府角度來看,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上市公司還是地方政府重要融資平台,自然不會任其“退市”而視而不見。(証券日報楊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