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一代從街頭小店起家
孫宇無疑是杭州餐飲江湖中的一個標杆人物。外婆家當家人吳國平告訴記者,當初他創業的時候,辦公室裡貼了2個學習的榜樣,一家是九佰碗,另一家是川味觀。
不過,真要給這些江湖大佬們排個座次,孫宇的九佰碗還屬於1S版的。
喜樂酒店——才是被業內公認的,杭州餐飲江湖的第一代。1985年,它在武林路與校場路口開門迎客,營業面積僅為30平方米左右,隻能放置四五張小桌。但它卻是杭州最早的社會餐飲。在那段時間,不少街頭小店開始走入大家的視野。“但不少也倒在了路上。”圈內人表示,因為有的“刀磨得太快”。
餐飲二代上演“航母”艦隊
而江湖二代則直接進入“航母”時代。在上世紀90年代,紅泥、江南春、花中城、新開元、張生記、三毛、高朋、陽光等一波的酒店快速冒出來,開出來的營業面積動輒一兩千平方米,后來更是有7000多平方米、上萬平方米的。“這麼大的面積,自然就是發展大眾餐飲。那時很多老百姓也把下館子當做一件時髦事。”一位業內人士這麼點評。
杭幫菜也在這個時候加快了外擴的步伐,於是就有了1999年著名的“杭幫菜”北伐——登陸上海灘,搶灘北京城。在張生記等幾家餐館在上海搶灘成功后,帶動了“紅泥”、“新開元”、“萬家燈火”等知名酒店緊隨其后,拉開轟動上海灘的“杭幫菜”北伐序幕,杭州餐館所到之處,引發食客的追捧。
“二代版版餐館的擴張,打破了人們的思維,下館子吃飯不再是件奢侈事。”業內人士表示。
與航母型杭菜館同時期,一批精致餐廳脫穎而出。屬於2S版,但它們面積都不超過1000平方米,吸引了不少商務客人和享受小資情調的人,玉麒麟、玉玲瓏、粵浙會,以小博大,在一定的消費圈中享有美譽。記得那時的情人節,這些精致餐廳可別提有多受寵了,一桌難求。
2005年,更是杭州餐飲江湖變化多端的一年。那一年食客們一批批向西湖景區趕,那裡有新派杭幫菜的代表知味觀味庄、粵煌閣,有品位餐飲的代表皇覓樓、老正興,也有創意餐飲的代表龍井路7號花園酒店、瀛家。
新三毛老板史建達的新作龍井路花園餐廳一開業就為食客們所熱捧。那個時候,每天傍晚和周末,他都要為如何安排好包廂而發愁。當時的景區餐飲延續了杭州餐飲的傳奇,香樟雅苑、粵煌閣、醉白樓、大宅門、山外山、西廂記等,每到晚上,幾乎家家吃客盈門。
當然,眼下受到三公消費限制,景區餐飲都紛紛轉型,有的退出了這個圈子,有的則放低身段,做起了大眾生意。
餐飲三代們更懂得“大眾經濟學”
杭州餐飲三代版的代表人物,自然是名人名家、外婆家、新白鹿、綠茶等店。他們這一代被業內評價為,有技術——名人名家的當家人李紅衛就是廚師出身﹔有思想——外婆家老板吳國平總是很潮,想法頗多。家家門口隊伍排得老長老長的,吃頓飯,竟然需要等幾個小時。
當然,對於三代們會如此轟動,業內人士認為,因為它們悟得了“大眾經濟學”,堅信位於金字塔底端的消費群,才是最堅實和龐大的市場所在。在杭州食客們的鼎力支持下,它們也再次掀起了前輩的“北伐運動”,快速進軍到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甚至全面開花,引發“杭兒風”。
(來源:錢江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