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蘇雪燕)中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表現越來越強勁,尤其在商品、金融方面在全球流動表現突出。麥肯錫全球研究院14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新的全球互聯互通性指數測評中,中國在131個國家中排名第25,較1995年上升了五位﹔中國在商品與金融流動方面表現強勁,但在人員、數據與通信流動上則還需要加強。
這份名為《數字時代的全球流動:貿易、金融、人員和數據如何將世界經濟連為一體》研究了基於全球數據和通信聯通的進一步加強所帶來的貨物、服務、金融以及人員流動的趨勢。報告稱,中國在商品與金融流動方面領先世界,兩者的全球連通性排名分別為世界第五和第六。這一排名高於所有新興經濟體,甚至高於大多成熟經濟體,這反映出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供應鏈所扮演的角色、外國直接投資的大量流入以及央行儲備的大量流出。中國商品、服務和金融流動的總額高達5.1萬億美元,佔全球流動總值的20%,也相當於中國佔全球GDP份額的兩倍。
報告指出,從全球看,跨境經濟活動的比重越來越高。2012年,商品、服務和金融跨境流動的總價值達到26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36%,比20年前全球經濟的總規模還要高出50%。報告顯示,如今這些跨境流動幫助全球實現著每年15%至25%的GDP增長,未來十年可能還會提高兩倍。
“我們的研究表明,中國在商品和金融的全球流動上有著領先地位。通過進一步加強數據、服務以及人員的流動,可幫助中國充分把握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並加快其向一個以消費為驅動,並有無限創新潛力的方向轉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中國負責人陳有鋼說。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全球互聯互通指數對131個國家在商品、服務、金融、人員、數據及通信這五類流動中的互聯互通性進行了評估。指數反映了根據國家規模調整后的所有類型流動的流入和流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