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住建部長姜偉新。
本刊記者 | 黃伯欣
姜偉新終於不再需要對媒體拱手抱拳,苦苦求饒了。
這位出生於1949年的住建部部長已年滿65歲,到了正部級官員退休的年齡。2014年4月29日,中央組織部宣布免去姜偉新住建部黨組書記的職務,由陳政高接任,這被認為是住建部重大人事變動的前奏。
2013年“兩會”期間,關於房價的追問最激烈的時候,他一天遭遇了3次記者圍堵。能影響中國住房政策的人很多,可能要很多位之后,才能輪到這位住建部部長,不過這個名字和頭銜意味著,他是一個負責給出答案的人。
從2008年起,姜偉新已經在這個被稱作“火山口”的位置上工作了6年。
每年“兩會”,姜偉新都是記者圍堵的熱門人物,會議中間上廁所被圍堵的情況就發生過不止一次。在同仁和媒體眼中,他隨和朴素,但也“謹慎、少言”。無論媒體如何圍堵,姜偉新都步速很快,很少接受採訪﹔無論媒體如何追問,姜偉新大多數情況下都眉頭緊鎖、緘默不言。
少數惜字如金的回答都會被媒體拿來反復解讀,就像對待神示一樣。不過姜偉新顯然不是神本尊。
房價該漲該跌,以及政府是否該插手房價的話題,令各路專家、業內人士吵了6年。而這6年來,承載著所有人期待、失望與怒氣的姜偉新的面孔卻一成不變—極為嚴肅,極為沉默。
連連鞠躬的沉默者
2008年,剛剛履新住建部部長的姜偉新就感受到過媒體的熱情,由於有一段被派往華聯房地產開發公司擔任常務副總經理的經歷,一時間,“開發商當建設部長”的標題見諸許多媒體。而他那一句“居者有其屋”,也讓社會各界對他充滿期待。
從其履歷可以發現,姜偉新從北京大學建筑學專業畢業后,就一直在負責頂層設計的宏觀經濟部門工作。從國家計委投資司科長,一步步晉升為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直至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那段“開發商”工作其實隻有短短的7個月,被派駐的目的是學習市場經濟。“記得我當時經手兩個房地產項目,成功了一個,失敗了一個。
這個開發商做項目的成功率是50%。
“的確是在市場經濟的海洋裡喝了一口水。”姜偉新說。
2008年3月,在中央“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住建部應運而生。和其前身建設部相比,住建部去掉了對城市客運、城市管理等職能,也是首個名稱包含“住房”的部委。
在2007年12月底的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時任建設部副部長的姜偉新用“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也要防止過快下降”給樓市調控定了調。
在歷年調控樓市的主角中,貨幣政策有央行,土地是國土部,稅收是稅務總局和財政部,惟獨建設部“總在外圍打轉”。隨著姜偉新的到來,建設部終於明確主演調控角色,“(要用)經濟手段調控樓市”。
3個多月后,姜偉新首次以住建部部長身份公開講話時也說,“要堅定不移地用經濟手段抑制房價。”但也許當時的姜偉新也沒有想到,就在兩年后,面對無法控制的房價,住建部不得不執行“限購令”這一帶有強烈行政色彩的手段,在調控主體上也與當初的設想相去甚遠。
經歷了2003年、2007年兩輪漲價,姜偉新上任的2008年,中國樓市由牛轉熊。下半年,房地產市場降溫,政府出手“救市”,國家推出4萬億元的救市計劃,國務院也連續公布了多項鬆綁調控的政策。這輪調控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2009年下半年,房價強勁反彈。
為抑制房價,2010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十一條”,國土部也接連發布了一系列土地供應方面控制商品房市場的新政。2月28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的聯合專訪時,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態,本屆政府能使房價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價位。
2010年3月的全國“兩會”,姜偉新在被記者問及未來房價的走勢時說,“是穩定的,肯定是穩定的!總理都說了,房價必須保持一個合理的程度,這是必須得做到的。”記者再次詢問房價能否穩定時他又說:“能穩定,總理都說了,不穩定怎麼行,肯定行!不行也得行!”
但大多數時候,面對媒體,姜偉新都是連連鞠躬、求饒,或者干脆以沉默回應房價問題。他就像《三體》裡那些試圖想出欺騙外星人的思想者那樣,每天忙忙碌碌,但盡量掩藏自己的設計意圖。
就在他剛說完這話的3月15日,“兩會”結束后的第一天,北京一日誕生了三個地王,開始降溫的房價再次急速推高,恐慌情緒蔓延。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0年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7%,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15.9%。
“全國‘兩會’之后房價的瘋漲讓中央領導感到惱火。”一位業內人士說。
3月21日,國務院下發《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項任務中,住建部位列首位。直到4月13日,住建部終於發聲,姜偉新表示會把重心放在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上。
緊接著的4月17日,國務院發布“新國十條”,在提高首付比例外,還對利率、稅收等進一步政策提出了嚴格要求。對這輪調控,姜偉新尤為重視,甚至親自審查了新聞通稿。
“新國十條”出台后,北京在4月30日頒布“限購令”,此后深圳、廣州等一批房價過高的城市相繼跟進。
7月17日,反對“政府過度干預市場”的姜偉新的態度出現變化。他稱,調控政策仍需堅持貫徹,否則一旦放鬆,房價就會強力反彈,調控政策將毀於一旦。
然而,調控的結果依然是漲。在表面牽頭的住建部和姜偉新自然成了不滿情緒的“出氣筒”。
其實,調控政策基本都不是住建部頒布的。因為土地、財稅、金融歸其他部門負責,住建部很難對其施加影響,主要扮演的還是監督落實、監測等角色。
住建部也有過一些嘗試。在2010年的調控初期,住建部曾召集全國600名主管城建的副市長清理房地產優惠政策。“按照以往,這樣的會議住建部也就是通知各地建設系統的官員就可以了。可見住建部決心之大。”住建部一位內部人士曾這樣告訴媒體。
但在公眾眼裡,相較於其他部委相繼出台調控政策,住建部幾乎沒有任何聲音。外界能夠看到的只是住建部幾乎從不更新的網站。“負責宣傳的負有很大責任。”上述內部人士說。
沒想到住房信息聯網如此艱難
2011年10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聯組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吳曉靈向姜偉新發問,認為長期採取限購政策與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相悖,是否應該更多地運用稅收手段調節。
對此,姜偉新說,“房價高速上漲,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都起了作用,但還差那麼點火候才能把房價抑制住,最后不得已出了這樣一個限購的措施。”
他還補充,為了方便房產稅等稅收的實施,住建部正計劃將個人住房信息收集起來,然后盡快實行全國聯網。因為房產稅必須以完整的住房信息數據為基礎。聯網后,房產稅征收就有了一定的數據基礎,就不必再採取限購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辦法。
然而事態的發展和姜偉新設想的並不一致。
按照住建部的規劃,2012年6月底,全國40個主要城市的個人住房信息應完成聯網工作。但實際上到了6月29日,全國僅有18個城市宣布與住建部聯網。
接入聯網意味著可能一個黑客或者一個有線人的記者就可以輕鬆把一位官員或者富商的部分房地產信息獲取到手。姜偉新不得不推出“精簡版”信息聯網,還親自出面安撫各地官員,表示住建部將確保信息使用安全。隻有地方政府和住建部兩方都同意批准,信息才能顯示出來,否則顯示出來的只是不完整的信息。而且住建部不設房屋產權查詢端口,也不擁有查詢權限,個人住房信息的查詢權仍保留在地方政府。這意味著住建部主動放棄了自身的數據控制權,向地方政府打出白旗。當然,此前“個人住房信息聯網”被公眾寄予厚望的“反腐”功能也隨之不存在了。
在2012年40個城市聯網目標達成后,聯網城市的數量就鮮有增長,一直維持在60余個的水平。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姜偉新曾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感嘆,沒想到住房信息聯網如此艱難。
2012年底,十八大召開。十八屆中央委員的名單裡沒有出現姜偉新的名字,但他連任了住建部長。正部級官員的退休年齡為65歲,這意味著留給當時63歲的姜偉新的時間隻剩下一年多。這一年多是繼續保持現狀,還是為繼任者大斧開路?姜偉新提到了“將來”。
在“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少年報》11歲的小記者追問姜偉新:“房子太貴了,很多同學的爸媽買房把錢花光了還向銀行借了錢,都沒錢給孩子買玩具了,姜爺爺怎麼看?”
姜偉新答道:“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房價問題將來會解決的。”
2013年全國“兩會”,臨近退休的姜偉新比往年更消瘦了一些,卻依然遭遇了最猛烈的記者圍堵。這是因為“兩會”前夕,樓市調控重量級新政“國五條”細則出台,包括“二手房交易按照增值額20%征收個稅”等內容。這一新政引起社會強烈關注,並引發滬深股市大幅下跌。
3月2日下午,准備從駐地坐車赴人民大會堂參加政協預備會議的姜偉新,一出現在停車場就被裡三層外三層的記者圍住,以致“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車子。姜偉新甚至問記者,“你們知道19號車在哪兒嗎?”
3日,姜偉新一天遭遇了三次圍堵,分別在賓館門外、廁所和散會時。會議開到一半,姜偉新起身上廁所,現場十來名記者立刻跟上去,一直跟到廁所門口女記者們才止步。大約過了七八分鐘他才出來。記者們繼續跟上去問,“姜部長你看大家都這樣了,就談兩句吧。”
他還是沉默。
4日,部長戴上了墨鏡。中共界別政協委員小組討論會上,姜偉新試圖快步“穿過”記者,卻再次被認出並遭到圍堵。面對媒體關於為何在“兩會”前夕推出新“國五條”、會不會損傷購房者利益的提問,姜偉新說,無論新“國五條”什麼時候出台,都會傷及一部分人的利益。這個政策不可能讓十三億人都滿意,隻能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符合長遠利益。“我頭發都白了,一半為了房價,一半為了記者。”
惜字如金或許是因為沒法做出承諾。2013年3月14日,姜偉新接受採訪時說,房價一定會往下走。然而到這一年年底,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環比下降的僅有1個,持平的3個,上漲的66個。三年前開始的這一輪調控,延續至今益發嚴厲,但仍然伴隨的是房價上漲和土地升溫。
保障住房帶來成就感
除了維持樓市穩定外,住房保障是姜偉新肩負的另一任務。6年過去,中國住房問題的復雜性遠遠超過了這個一直在宏觀經濟部門工作的人的想象。
2008年上任伊始,姜偉新就提出新設“住房保障司”。為此,住建部的眾多官員紛紛赴各地摸底。姜偉新也在數月內,用近半時間前往廈門、河北、江蘇調研經濟租用房、“共有產權”房等住房保障體系。摸底工作后,姜偉新確定了市場調節和政府保障兩條腿走路的住房政策體系,並認為政府的首要功能在於住房保障。
住建部對“住房保障”的重視很快體現出來。2008年3月30日,一次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全國住房保障工作會議在湖南長沙召開。這是近10年以來首次以“保障性安居工程”為議題的國務院級別的會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以及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等11個部委的高層領導均參加了會議。
“按照現在設定的標准,再過三四年,要解決1500萬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佔城鎮戶數的8%左右。人均建筑面積不足7平方米的,屆時能保障到10平方米以上。我認為‘住有所居’這一目標是有條件、有能力實現的。”會議上的姜偉新充滿信心。
住建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2013年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開工2490萬套。據此,“十二五”前三年已完成目標任務的近七成。
相比樓市調控,姜偉新真正能自己“做主”的政策大多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相關。上任的前幾年,姜偉新每年都要安排4到5次基層調研,“看到很多百姓還住在破舊的,甚至是三四十年代建造的房子裡。下雨灌水、沒有獨立的廚房、衛生間,有的房子連上下水都沒有。每看一次,心情就沉重一次,責任和決心也增加了一分。”
但在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實踐中,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並不高,因為拿出土地建設保障性住房,就意味著放棄一部分土地財政。
有專家指出,保障性住房在資格認定和退出上也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瑕疵。有的地方一張單位的証明,就讓一些實際月收入6000多元的人也住進廉租房﹔還有的地方開寶馬的人去買經濟適用房。因收入增加或條件變化而騰退的人寥寥無幾。這讓本該享受保障房政策的人無法享受。
“希望大家評價我沒有白吃飯”
2014年“兩會”期間,起初三緘其口的姜偉新在記者苦苦追問之下,勉強擠出 “雙向調控”四個字,立馬成為社會熱點。
2014年第一季度,房屋成交量、房地產業投資增速、成交價等數據指標均出現下跌,樓市拐點的猜想早已彌漫市場,一些房地產企業期待政府托市。各地政府早已紛紛提出購房者可獲稅收補貼優惠、放寬外地購房居民戶籍遷入條件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但住建部依舊按兵不動。
“房地產調控現在主要是地方在做,中央沒有統一的政策。”接近住建部的人士說,“這表明,住建部調控之手從市場撤離的態度已經越發明顯。住建部不會再出台類似‘國五條’的房價調控政策,而是要把市場的交給市場,在緊張的地方增加供應。”這也與總理李克強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力推簡政放權的表現一致。
接任姜偉新的陳政高正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遼寧一起改造棚戶區時的下屬。2004年至2007年間,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遼寧開展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作,到2007年10月份李克強離開遼寧時,省內主要的、成片的棚戶區已經基本完成改造。
其間,陳政高任沈陽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等職,是李克強手下的得力干將。陳政高在任職沈陽的近8年時間中,參與並主持了全國最早的棚改實驗,被推廣至全國。李克強調入中央工作后,陳政高先后開始擔任遼寧省代省長、省長,全面主持遼寧棚改工作。
2014年5月9日,具有豐富棚戶區改造經驗的陳政高履新住建部僅一周多時間,財政部就下發了1193億元的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分析人士稱,這意味著由陳政高主導的棚改戰略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提速。
和其他的保障性住房相比,棚戶區改造更得地方政府的歡心。“因為棚改用的都是棚戶區自己的土地。隻不過提高了利用率,不會沖擊到土地財政。”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說。
陳政高在地方工作多年,當過縣裡的辦事員,當過學院裡的宣傳員,也當過副縣長以及后來的大連市副市長、沈陽市市長和遼寧省省長。或許他更懂得地方政府怎麼想,而他的基層工作經驗也許在解決中國樓市這種扭曲體時更能派上用場。
即將離任的姜偉新曾經對自己的住建部部長生涯提出過這樣的期待:“希望若干年以后,大家對我的評價是這個人在住建部工作期間沒有‘白吃飯’,還為百姓做了點事情。尤其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做了一點事情。沒有給老百姓留下太多的負擔。”(來源:博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