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期以來,住房公積金因“劫貧濟富”、“提取難”、“管理漏洞致貪腐”等問題飽受詬病,公積金改革成為最迫切的話題。日前三部門下發的公積金新政,被認為是改革的試水。這些舉措能否起到預期效果,公積金改革的重點和方向究竟在何方,人民網財經頻道特別推出“公積金改革那些事兒”系列報道,與專家學者一起探究。
公積金異地貸款難落地(圖片來自網絡)
人民網北京11月3日電(賈興鵬)日前,住建部、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住房公積金的九大改革措施,其中最大的亮點是公積金異地互認、異地貸款相關規定,即“各地要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並推進異地貸款業務”。
對此,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汪利娜在接受人民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異地互認、異地貸款可能會遭遇執行難的問題。此外,公積金的跨區域調度和二套房可享公積金貸款,都會造成另外一種不公平,或將加劇“窮幫富”的狀況。
“異地貸款”或執行難
日前,3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顯示,當前職工跨地區流動日益增強,在就業地繳存、回原籍購房需求增多。為適應職工流動性需要,各地要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並推進異地貸款業務,即職工可持就業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繳存証明,向戶籍所在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
此舉意味著,假如在北京繳存公積金,可以到上海或其它城市申請公積金購房。對此,汪利娜認為,異地貸款比較復雜,首先需要原公積金繳存地開証明,繳納了多少年公積金。其次,異地公積金貸款還同當地資金的豐裕程度有關。“你到外地買房,然后申請公積金,雖然你有了証明,說你在北京交了多少公積金,但是上海當地的公積金資金不一定很充裕,不一定能滿足你的購房需求、貸款需求。”汪利娜說。
汪利娜告訴記者,實際上公積金“異地互認”八九年前已在個別地方實行。比如遼寧省,在沈陽存錢,到大連買房,隻要有資金的認可,而且雙方都有一個中心之間的協議,便可以進行資金劃撥。“在同一個省內,收入差距、資金差距不會那麼大,但是推廣到全國范圍,差距就太大了。”她說。
因此,異地互認實施難,一個是差異的問題,另一個就是資金的往來賬戶問題。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澄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我們的公積金管理以屬地管理為主,不能滿足資金的有效調集,比如在一些縣或市,由於人口比較少,原有居民自住房比例也比較高,這時公積金的貸款使用量不大,也導致很多縣級市房地產總量過剩﹔而同時一些大城市則存在住房公積金發放緊張的境況。”
人民財經記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珠三角8個城市之間已實行公積金異地互貸,比如在廣州繳納公積金,中山買房也能申請貸款。不過,各城市之間缺乏結算,容易出現擠佔本地資金的問題,推行面臨阻力。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介紹,在2009年北京與秦皇島等城市也曾經試行過異地公積金貸款,但基本無購房者選擇,原因在於操作手續繁雜,而且額度並不高。
對此,人民財經記者致電成都公積金管理中心時,對方也表示目前並未在四川開展“異地互認、異地貸款”。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中心還在研究三部委下發的通知,落實還需要時間。”
或加劇“窮幫富”
住房公積金長期飽受詬病,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導致了不公,即常說的“劫貧濟富”。對於異地貸款和二套房可享公積金貸款新規,也可能會導致另一種不公平。汪利娜介紹,以前相關部門曾提出建一個公積金調濟中心,把錢放到這裡面,哪個省沒錢了,就從多余的省調濟,結果遭到了大家反對。
因為,現在公積金鬧“錢荒”的地方,不是中西部,而是江浙粵,是這些最富裕的地區。因為這些地方購房能力強,房價漲得快,所以使用公積金貸款的多,中心沒法滿足本地的公積金貸款。但是不能從甘肅和寧夏調資金,把那些地方可支配的資金調到發達地區,這肯定是不合理的。
汪利娜認為,目前的“異地互認”就有跨區域調度的趨勢,公積金使用率多的地區從使用率少的地區調度資金使用,而大多數使用率高的地區是經濟發展好,房價高的地區,因此會導致區域的不平衡發展。
對於二套房可享公積金貸款的新規,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表示,這體現了住房公積金對繳存職工改善住房的支持,符合其支持基本住房消費的原則。然而汪利娜認為,這沒有從公積金的公平上做一個權衡。“買得起房的人,可多次使用公積金貸款享受低利率的福利,而買不起房的人,則隻能等著公積金在賬戶裡貶值,無形中加劇了窮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