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深改的先手棋,簡政放權一直疾步前行。昨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要削減前置審批,推行投資項目網上核准,這也成為簡政的新動作。更值得關注的是,會議上提出五個“一律”,包括對法律法規未明確規定為前置條件的,一律不再進行前置審批等。最終目的無他,就是要堵住利益輸送“暗道”,也使促進投資創業便利化以及釋放投資潛力有了更為具化的措施。
又一次鬆綁
“政府對那些不該管的事情,管得實在太多了。簡政放權這場‘自我革命’必須向縱深挺進。”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政府之手”的一次剖白。而為了進一步簡政,昨日會議指出,要以精簡前置審批,規范中介服務,實行更加便捷、透明的投資項目核准為重點,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推向深處。
針對削減前置審批,會議決定,實行五個“一律”,即對屬於企業經營自主權的事項,一律不再作為前置條件﹔對法律法規未明確規定為前置條件的,一律不再進行前置審批﹔對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前置條件,除確有必要保留的外,通過修法一律取消﹔核准機關能通過征求部門意見解決的,一律不再進行前置審批﹔除特殊需要並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外,一律不得設定強制性中介服務和指定中介機構。對確需保留的前置審批及中介服務,要制定目錄,並向社會公布。
表面上看,五個“一律”表述頗為專業,但在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看來,上述舉措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對此前簡政放權的又一次細化。而這利於根治“審批依賴症”,堵住利益輸送“暗道”,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現代政府,放開企業手腳。
業內普遍認為,在投資領域簡政放權,將投資決定權交由市場,可謂是增強各類主體投資意願、豐富投資渠道、提高投資效率的可行選擇。同時,將符合產業調整方向產業的投資決定權交給市場,也能夠加快這些產業的培育和成熟,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步伐。
簡政層層遞進
業內普遍認為,上個月國務院提出再次修訂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進一步縮減核准范圍,進一步下放核准權限,進一步完善監管。而在核准目錄瘦身后,再祭出五個“一律”殺手?,足以証明簡政正層層遞進。
今年3月以來,“先照后証”等一系列旨在簡政放權的措施開始陸續實施,新登記注冊企業數量出現猛增。前9月,全國新登記注冊企業264.8萬戶,同比增長52.44%,如此高幅度的增長在以往並不常見,也証明簡政放權刺激投資業已奏效。
“五個‘一律’一出,釋放出國家繼續對企業經營鬆綁信號,由於取消了很多原本需要核准的項目,讓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能夠取得平等地位,也能真正實現資源由市場配置。” 張漢亞說。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則認為,下放行政審批是市場化的必然趨勢,也是本屆政府改革的亮點,而且從下放情況看,政府對改革決心很大。下放行政審批權有利於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將來政府對經濟把控應該主要集中在宏觀方面,對具體領域應該盡可能放開,這才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先放后管
不過,國務院在“放”的同時也多次強調,要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此次會議也明確,要建設信息共享、覆蓋全國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實現網上辦理、審批和監管,提高審批效率。用“制度+技術”使權力運行處處“留痕”,鏟除滋生權力腐敗的土壤。會議要求,要建立投資項目建設信息在線報告等制度,並公開有關信息,形成中央與地方、政府與社會協同監督的合力,讓企業在公平競爭市場中壯大做強。
事實上,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曾提出,簡政放權並非一放了之,后續監管須相應跟上,要重點解決“會批不會管”、“對審批迷戀、對監管迷茫”等問題。
可以說,在改革成果得到初步體現之后,“放管結合”將成為新常態,要從事前防范轉向事中監控和事后的追究懲戒。
另一方面,張漢亞建議,簡政放權不能主要集中在投資環節,而應擴大到企業建廠、生產、銷售等一系列經營環節,這樣才能真正給企業減負。另外,簡政放權還要重視實施效果,不能國務院提出放開,部分地方政府不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