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部長級會議的閉幕,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周也將迎來成果展現的豐收時節。不出意外的話,已在此前會議上廣聚共識的“全球價值鏈”有望在未來幾天的共同決議中瓜熟蒂落,成為下一步APEC各成員合作發展的政策指南。這將為亞太經濟的一體化進程、建設高標准的自貿區再落關鍵一子。
“全球價值鏈”理論根源於20世紀80年代國際商業研究者們提出和發展起來的價值鏈理論,著重於分析每個供應鏈環節的價值增值。近年來,隨著分工國際化、貿易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以及現代技術應用所帶來物流成本降低,全球價值鏈合作框架的優勢與影響盡得顯露。參與全球價值鏈不但可以實現最大化的國別競爭優勢,幫助各國在自己的發展中走得更好更遠,也可實現全球或區域資源的最佳配置,優化各國的貿易投資結構,成為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驅動力。
從這一層面分析,全球價值鏈的合作是1+1>2,過去幾年全球貿易爆炸式的增長即來源於此。而在亞太區域,盡管這裡擁有世界最大的總部經濟體美國和最大的工廠經濟體中國,是全球價值鏈聯系最為密切的地區,盡管這裡佔據了全球貿易額的半壁江山,但卻並沒有建立統一的區域貿易協定。區域存在的50多個小范圍自貿區及各類自由貿易安排,不但抬高了企業的交易成本,也讓碎片化規則無法覆蓋的部分成員經濟體失去了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機會。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擺在亞太經濟體面前的現實課題是:如何利用地緣關系與各自優勢,建立和健全亞太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強區域經濟的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如何讓欠發達地區和資源生產國也參與、分享價值鏈合作的成果,推動亞太可持續性、創新性、均衡性和開放性發展,促進經濟一體化進程。
這正是各成員對“全球價值鏈”進入本屆APEC議程的期許。根據《促進亞太地區全球價值鏈發展合作戰略藍圖》的內容,各成員將通過新貿易投資議題、貿易增加值統計、發展中經濟體參與、中小企業發展、服務投資環境、抵御全球價值鏈風險、貿易便利化、公私合作、開展機構合作等十大支柱領域的合作,推動產業、勞動力、基礎設施、標准和信息之間的互聯互通,促進資本、技術和管理技能的跨境流動,完成亞太經濟一體化發展。
當然,亞太區域全球價值鏈的完善與健全也不會一蹴而就。目前,亞太地區全球價值鏈缺少政府之間的高層治理,自由貿易區協定往往不能使協定成員與全球價值鏈保持一致。要改變這一狀況,還需要一整套貿易政策的支撐。當務之急,還應繼續打通阻礙地區供應鏈連接的阻塞點,如加快在推進供應鏈能力建設、示范電子口岸、綠色供應鏈等領域的務實合作。而未來,包括進一步降低中間品和最終品的進口關稅、簡化原產地規劃和標准、進一步改革出口加工區、促進投資和服務的開放、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等也都應成為題中之義。
全球化進程仍在曲折中向前發展,隻有融入其中才能更好發展。可以預見,隨著推進亞太自貿區、打造全球價值鏈、互聯互通等諸多成果邁出實質性步伐,一個更加穩健、富有活力的亞太經濟將引領世界經濟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