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要真正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還是要靠資本市場
小微企業發展再獲政策“大禮包”。日前,國務院發布《關於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從建設小企業創業基地、完善融資擔保政策、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十個方面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
“在與同行交流中, 差錢 是大家面臨的最大難題。”位於東部沿海城市的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小微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雖然國家層面上給出的政策“禮包”很多,但是依然難解資金短缺之渴。
全國政協委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小微企業存在融資難、營銷難等各種難題,可以說是“江山代有企業出,各領風騷三兩年”,跟市場經濟成熟的發達經濟體差別很大。一方面小微企業沒有那麼多的社會資源,規模比較小、資金少,抗風險能力弱。另一方面,運營負擔重,所以呵護小微企業要像呵護嬰兒一樣,讓小微企業有“陽光水分”特別重要。
事實上,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多次出台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舉措,如今年5月30日的會議確定進一步減少和規范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9月17日的會議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10月8日的會議決定再次修訂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11月5日的會議提出精簡前置審批,規范中介服務。此外,從今年10月起再次對小微企業提高起征點。
而國務院最新發布的意見,提出從十個方面對小微企業予以扶持。
市場人士表示,一系列政策的連續出台,不僅意味著減輕小微企業負擔,也意味著小微企業在優惠政策的助推下會舒緩困難,渡過難關。
張連起表示,盡管政府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但存在著“碎片化”、“擠牙膏”式的問題。
他同時表示,小微企業發展需要資金,要真正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還是要靠資本市場。“目前對小微企業上市還存在一些門檻,如財務指標等,但是,不少企業在一開始都是處於探索創新狀態,如互聯網企業,對於這些企業,資本市場要雪中送炭,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門檻。
“對小微企業,要像呵護襁褓中的嬰兒那樣,能把門檻降到多低就降到多低。”張連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