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為論壇致辭。
人民網北京11月26日電 (劉然)26日,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在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為論壇致辭。陳昌智表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仍然面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
他認為,京津冀一體化主要的困難和問題為:一是三地的定位不夠清晰,分工不夠合理﹔二是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經濟聯系較為鬆散,產業協同發展的難度大﹔三是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弱,京津兩大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資源存在“虹吸效應”。
要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他強調應著重在加強頂層設計、促進產業一體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構建便捷的交通網絡等方面下功夫。
致辭全文:
各位來賓,朋友們:
大家好!
非常高興同各位朋友相聚一起,共同出席由人民日報社舉辦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首先,我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與會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國家戰略,是一項事關京津冀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的重大決策。今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京津冀地緣相接、人員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他強調,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探索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具有重大意義。他強調,要從加強頂層設計、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等七個方面著手,做好前瞻性、重構性設計,提出一攬子解決方案,大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京津冀全方位合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京津冀三地山水相連,推進協同發展有基礎、有優勢。京津冀總人口有1億1千多萬人,總面積有21.6萬平方公裡,同屬京畿重地,地位重要。北京實力強,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5萬億元,人均1.5萬美元﹔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優勢明顯﹔中關村、金融街等世界知名,服務業比重達到76.9%。天津市發展潛力大,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萬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2萬元和1.5萬元﹔天津港2013年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世界排名第四位,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300萬標准箱,世界排名第十一位。河北省后發優勢明顯,地理環境優越。河北東臨渤海、內環京津,唐山港、黃驊港、秦皇島港均躋身億噸大港行列,各類大中小學在校生有1千多萬人。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仍然面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一是三地的定位不夠清晰,分工不夠合理。北京聚集的功能太多,因而帶來了人口增長過快、交通擁堵、水資源短缺等“大城市病”。二是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經濟聯系較為鬆散,產業協同發展的難度大。三是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弱,京津兩大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資源存在“虹吸效應”。河北環京津還有許多貧困縣和貧困人口,北京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是周邊保定、張家口等城市的3倍以上,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水平差距更大。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很多,如:如何推動市場一體化的問題,如何促進公共服務均衡發展的問題,如何建立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認真地研究,逐步落實。從長遠看,要完成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任務,解決好北京的“大城市病”問題,天津的發展潛力問題,河北的產業發展問題,目前應著重在加強頂層設計、促進產業一體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構建便捷的交通網絡等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由中央層面作出規劃,增強規劃的剛性,有利於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有利於解決規劃布局各自為政的不利局面。在總的規劃中,應明確三地的功能定位,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聚焦自身的歷史傳統、現有基礎和未來潛力,形成發展合力﹔應明確產業分工、城市布局、配套設施、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規劃一旦確定,落實是關鍵,要有一張藍圖干到底的決心。這裡的核心問題就是要處理好利益分配,要有舍有得。如果大家都從自身的角度考慮問題,隻想保住蛋糕,轉移矛盾和問題,推進協同發展就會落空。
第二,促進產業的一體化。產業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這其中又以河北的產業發展最為關鍵。因此,京津冀應通過產業鏈的合理分工,發揮各自的優勢,差別化發展,使區域經濟深度融合。北京應主動“瘦身”,積極調整疏解轉移一部分功能,發揮好科技、人才、國際交往的優勢,提高新技術的研發能力和水平,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河北可以利用好地域空間、資源環境、人力資源等優勢,將京律兩地更多的科研成果產業化。河北發展新的產業應與現有的產業相結合,積極淘汰過剩、落后產能,實現產業技術升級,使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天津可以利用港口、商貿優勢,發展好物流、國際商貿等。要通過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分工,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夯實產業基礎。
第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長期以來,生態環境建設是京津冀發展的一塊短板,是最大的瓶頸。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地下水下降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三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今年十月份以來,京津冀地區連續出現的霧霾天氣,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座的各位也都深受其害。據分析,京津冀地區的PM2.5,燃煤貢獻了三分之一,還有機動車輛、工業、秸稈燃燒、揚塵等所造成的污染。環境污染治理,任何一地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大氣污染區域協同治理的好處。因此,三地應緊密攜手,加強在能源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機動車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大氣污染、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共同構筑起區域生態環境安全防護體系。
第四,構建便捷的交通網絡。交通一體化在功能疏解、產業轉移方面,無疑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是骨骼系統。這個系統建不起來,人流、物流、信息流一體化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應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條件。
各位來賓,朋友們!
今天,人民日報社舉辦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為中央有關部門和京津冀三地、各位專家學者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溝通交流平台。希望大家暢所欲言、坦誠交流、集思廣益、激發靈感,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贏發展的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