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對去年調整進行一次補救
針對此次調查,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分析稱,2013年11月底,原全國假日辦公布了2014年中國法定節假日3個調休備選方案,並向全國公開征求意見。3個方案中在春節放假安排一項裡並未針對除夕是否放假征求民意。而當年12月11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三次修訂正式向社會公布,其中“春節放假3天”由原先的“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修改為“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除夕放假被取消,這引起了一些民眾的不解。而此次在大約一年后的時間發布關於春節放假安排的調查問卷,並專門提出除夕放不放假的問題,這表示經過一年的觀察,政府有關部門注意到了民眾的實際需求,因此希望通過社會抽樣調查和網上調查的方式,對民意進行一次“再調查”,也算是對去年調整的一次補救。
觀點
著名旅游專家、社會學者劉思敏
恢復除夕放假受眾面不大
春節初一開始放假,會對一部分異地就業的人群造成影響,這類人群有正式工作,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對於各城市本地人來說,初一開始放假反而會增加至少半天的隱性假期福利。
此外,對於兩三億的農民工來說,春運的提前期是40天左右,所以哪天開始放假對他們來說顯得無關緊要。如從多數人的角度出發,改回除夕放假的意義並不大。
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
除夕因其人文意義應放假
以我國傳統習俗來說,除夕承載著很多內容,比如吃年夜飯、團圓等,不少地方在除夕也會有很多傳統節慶活動。如果從正月初一才開始放假,這相當於在某種程度上否定了除夕的傳統意義。如果從這個層面考慮,恢復除夕放假是有其必要性的。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