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住房成北京青年大煩惱 合租者感慨隻能到公司"蹲大號"

白雪

2014年12月30日07: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住房成北京青年大煩惱 合租者感慨隻能到公司"蹲大號"

  數據源自《北京青年就業人員的住房狀況報告》 制圖:趙人杰 編輯:史劍

  最新發布的《北京青年就業人員的住房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用一組數據勾勒了這個特大城市裡房子和勞動者的關系:

  近2/3的青年就業者租房或住集體宿舍﹔近1/5的管理人員、近15%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住地下室和平房;近1/3的藍領工人、約1/5專業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16.5%的管理人員租住在11平方米以下的房子裡。青年租房者平均每7.2個月搬一次家,59.3%的青年贊同“租房是其了解社會陰暗面的第一課”﹔扣除房貸和房租費用,受訪的3個白領職業群體的青年月均支出1000多元,僅夠維持基本生活,約1/4的人是“月光族”或“負翁”。住房問題是當前青年就業者第一煩惱的事。

  北京市目前約有1000萬常住青少年,為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實際狀態,共青團北京市委於2014年開展了“北京青少年發展狀況調查”。在針對16∼35歲青年就業人員、有31070名受訪者參與的問卷調查中,住房狀況是其中的一個主題。

  “北京年輕人的住房情況讓我很吃驚。”報告撰寫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春玲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此次調查充分反映了北京青年就業人員的住房現狀、住房困難和因住房問題帶來的壓力與困擾,白領就業人員居住條件之差,是她未曾想到的。

  合租現象比較普遍

  調查將北京市的青年就業者分為五類:4.7%是管理人員,28.9%是專業技術人員,24.6%是辦事人員,36.1%是藍領工人,5.7%是農民。其中前三種在報告中也被稱為高層白領、中層白領和低層白領。

  調查顯示,北京約1/3的青年就業人員居住在自有房產中,近2/3的人租房住。農民和辦事人員住自有房產比例最高,分別為56.6%和40.8%。中高層白領住在自有房產中的約佔1/3,藍領工人居住自有房屋的不到1/4。

  報告分析,前兩個群體成員中本地人較多,他們可以居住、繼承父母房產,或父母幫其購買房產。

  一些已經購房的青年人也選擇租房,有的是因經濟能力有限,隻能買價格較低的偏遠地段住房,另租交通便利的房子方便上班。另一部分是為了子女上學租住學區房。

  樓房是租房青年的首選,但仍有許多人住在平房和地下室。農民青年租住平房和地下室的比例極高,接近2/3,藍領工人的比例也較高,超過四成。

  近20%的管理人員、近15%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也住地下室和平房。令人驚訝的是,管理人員租住地下室和平房的比例明顯高於后兩者。報告分析,這可能是由於管理人員的工作地點大多在城市中心地帶,因工作緊張隻能就近租房,城區租金較高,部分管理人員隻能選擇平房和地下室。

  合租現象比較普遍。除了農民群體,其他四個群體的租房青年超過一半是合租。租房者中,近1/3的藍領工人、約1/5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16.5%的管理人員住在11平方米以下的房子裡。

  “感覺處處是人,處處擠。”一位在北京經歷過合租生活的年輕白領表示,在合租房裡,上班前能搶到廁所就算是不錯的了,每天隻能到公司“蹲大號”。有人晚上不睡覺大吵大叫,公共空間臟亂差,生活體驗較差。因為租房不穩定,除了衣服和電子產品之外,他從不置辦家具。

  對這個城市的年輕人來說,“蝸居”不是新鮮事兒。數據顯示,北京青年就業者受訪的每一類群體中,都有人住在5平方米以下的房屋裡。

  李春玲認為,從青年租房者的合租比例和面積狹小房屋居住比例看,群租在北京並非特例,再結合青年收入情況和北京房屋租金價格,可以很容易地估計出,群租在北京具有相當大的市場需求。

  租房生活的穩定性難以保障。調查統計了租房青年3年來的搬家次數。除農民以外的四個群體,每5個人裡有一人每年搬1次家、一人每年搬兩次家。超過兩成的管理人員每年搬家3次。

  租房青年的權益難以保障。團北京市委的調研顯示,平均下來,租房的就業青年每7.2個月搬一次家,33.3%的人曾遭房東臨時清退,且無補償﹔41.3%的人曾遭遇房東不按合同隨意漲價﹔43.8%的人曾遭遇黑中介克扣甚至被騙中介費﹔54.1%的人認為租房信息不對稱、租房難。

  對租房市場的種種亂象,有59.3%的青年贊同“租房是其了解社會陰暗面的第一課”。

  房子對他們意味著什麼

  “我們毫不意外地發現,房貸和房租是青年最大的一筆支出。”報告寫道。

  數據顯示,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藍領工人收入的2/5用於房貸或房租,辦事人員和農民收入的一半都用來支付房貸或房租。

  如果不考慮住房支出,北京青年就業人員的平均月收入水平並不低,管理人員高達6668元,專業技術人員5475元,辦事人員4504元,藍領工人3809元。但是去掉平均住房費用2622元、2279元、2291元和1525元,年輕人的錢包就極大地縮水了。

  從支出情況看,3個白領職業群體月支出分別為4306元、3634元和3396元。看上去,這個支出應該可以維持相當不錯的生活水准。但排除了房貸和房租費用,這三個群體的平均月支出分別隻有約1700元、1400元、1100元。

  “1000多元的支出很難維持體面的生活。”在李春玲看來,在北京等生活成本高的特大城市,許多已購房但還處於還貸期的青年夫妻,生活費用隻夠維持基本生活,租房青年的收入除去房租和日常生活開支,再湊買房首付極其困難。

  調查顯示,1/4的北京青年就業者是“月光族”或“負翁”。在能存下錢的人中,隻有38.9%的富余者和28.2%的小有結余者居住在自有房屋中,而其余的大多數人,還在努力存錢湊首付購房款。

  在回答“您現在最主要的一個困難是什麼”的問題時,約1/4的管理人員、辦事人員和藍領工人以及1/3的專業技術人員把“住房困難”列為最大的困難。

  報告說, 10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消費是經濟增長重要“引擎”,是我國發展巨大潛力所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北京等特大城市的青年就業人員應該是推進這些領域消費的引領者和主力軍,但是他們目前的收入、支出和住房經濟負擔狀況,使他們有願望而無能力承擔此類角色。

  關鍵是改善租房青年的生活狀態

  根據北京市統計部門的相關數據,近4年來,北京市青少年人口數量持續增長,增加的主要是外地來京人員。2012年,外地戶籍青少年比例超過本地戶籍青少年比例。在本次調查中,60.9%的管理人員,56%的專業技術人員,44.3%的辦事人員和61.4%的藍領工人,戶口都在外地。

  這一青年人口構成情況和變化趨勢,意味著未來數年內北京住房市場將保持旺盛需求。

  “住房是當前青年人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李春玲看來,青年住房問題在北京這一特大城市更明顯,“住房嚴重影響了青年人的生活狀況,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對其社會心態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李春玲告訴本報記者,從大部分國際大都市的情況看,絕大部分的青年就業者都存在租房住或房貸壓力大的問題,區別則在於租房市場的成熟程度。在租房市場成熟的國家,房東與房客的信任關系較好,租房者不用為家具和衛生狀況發愁,不太影響生活質量。但目前北京的租房市場不夠規范,導致青年群體的居住條件較差,生活質量沒有保証。

  “關鍵是改善租房青年的生活狀態,提高其租房生活的滿意度。”李春玲建議,政府可以規范房屋租賃市場,嚴懲違法欺詐行為,提高房屋中介機構的誠信水平和服務質量,提供更多居住條件良好、租金價格穩定、能長期租用的房源。此外還可以推出青年公租房和廉租房計劃,設法提高出租房屋的供應量。(本報記者 白雪)

(責編:邢鄭、夏曉倫)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楊穎受傷私照流出楊穎受傷私照流出
  • 南非佳麗世界小姐奪冠
南非佳麗世界小姐奪冠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盤點互聯網大佬的西裝穿著盤點互聯網大佬的西裝穿著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