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歡)昨天,工業經濟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4)No.4》,報告指出,當前從新能源工業的國際市場佔有率來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中國、德國和韓國,美國、日本分列第四、第五位。
當前,具有新能源工業競爭優勢的國家主要是中國、德國、美國、丹麥和韓國,中國、韓國的競爭優勢在光伏產業,美國的競爭優勢在太陽能發電機組、生物質液體燃料及地熱發電,德國的競爭優勢在風電產業。
報告指出,我國之所以在新能源工業的國際市場佔有率上拔得頭籌,原因之一是光伏產業可貿易性高於風電,因此在考察新能源工業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時,光伏產業的國際市場佔有率對新能源工業的國際市場佔有率的影響要大於風電產業的同一指標。
從聚集規模上看,中國新能源工業規模優勢明顯。無論是新能源產品出口規模、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還是入選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企業的總營業收入規模,中國都排在世界前列,這表明中國新能源工業具有顯著的聚集規模優勢。這與歐美新能源工業競爭優勢主要表現為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有著極大的不同。聚集規模優勢促進新能源工業效率提高,增強了企業創新能力,降低了新能源企業的學習成本,從而使中國新能源工業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競爭優勢。
長期以來,國際上一直以新能源工業貿易競爭指數來衡量一國新能源工業的競爭力。在這項評價中,丹麥以0.83的高分排在第一位,中國(0.3)、德國(0.29)、西班牙(0.28)、瑞典(0.28)和韓國(0.22)依次排在第二至第六位。可見,丹麥的新能源工業競爭力非常強,后面五國則競爭實力相當。
報告預測,未來5至10年內,生態產業、新能源產業、生命科學產業和電動汽車產業將成為增長最快的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