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民網>>經濟·科技>>正文

“看東北”系列報道之十八

人民財評:揚優成勢 增強東北振興的內生動力

譚樹森 胡曉

2015年11月27日00:04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古人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在國內外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東北地區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反求諸己,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是東北振興發展的一個基本態度。

相對而言,東北發展經濟條件並不差,首先表現在有較好的發展基礎。“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作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和共和國的“裝備部”,東北地區培育和發展出了一系列的傳統優勢:裝備制造業整機制造能力強、國防軍工企業匯集、農林產品商品量大、畜牧養殖業發達。

其次,東北地區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東北地域遼闊,黑土地肥沃、山林草原茂密、河流湖泊眾多,農林牧副漁等特產豐富多樣,生態優良,待開發待振興的領域仍然很多。東北還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構想中,東北三省被定位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

再次,東北地區有較好的人才條件。雖然東北地區近年來出現了人口淨流出的現象,但人口紅利並沒有消失。東三省人口總和約1.09億。在人口的素質上,東北地區也有一定優勢。東北有雄厚的技術工人儲備與培訓資源。東北科教優勢明顯,每萬人中擁有科學家、工程師和在校大學生人數居全國中上水平。

綜上來看,東北是塊寶地,甚至有人用“撒一把種子就能豐收”來形容東北擁有的先天優勢。但是,條件好了,也容易滋生惰性,形成對發展路徑的依賴。綜觀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有的國家自然資源豐富,但由於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容易出現大起大落﹔有的國家自然資源匱乏,反而通過創新和優化產業結構保持經濟相對平衡和平穩運行。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東北地區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但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進展遲緩,“工業一柱擎天”的單一結構遲遲沒有得到很好扭轉,而且工業結構中也存在“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的現象。計劃經濟的影響也使得市場化程度不高,民營經濟發展不足,與東部沿海地區的浙江和江蘇等省相比尤其如此。

如何依托基礎優勢發展新型產業,如何利用豐富的資源做好高附加值產業鏈的文章,如何把人口紅利轉化成人才紅利,是推動東北三省改革發展、實現振興的關鍵。

東北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對我國的工業體系和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建立做了很大貢獻,東北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支撐的經濟建設,輸出了大量的石油、糧食和木材,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東北地區發展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給予一些政策扶持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但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如何取得長久的發展優勢,還有賴於發揮東北地區政府、企業以及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有賴於增強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新一輪東北振興不僅僅是一種經濟活動,同時涉及到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的調整與轉型。正如東北地區一位基層干部所說,“30年前東北也是發達地區,別的地方能行,東北為啥不行?新一輪的振興,關鍵在於振興人心,在於哈下腰實干”。

我們都有這樣的信心。 

 

(責編:王政淇、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