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問丨在月球“花園”裡 挖到了什麼寶藏?
2023年12月28日15:45 | 來源:人民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為進一步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鼓勵青少年崇尚科學、求真創新,人民網特別推出《少年中國問》融媒體欄目,以少年之問,尋智慧之鑰,鑄家國之器,啟未來之門。
自古以來,月球的神秘光輝一直激發著人類對太空的無限遐想和探索決心。如今,中國的探月夢想已經連續跨越“繞、落、回”三大階段,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帶回1731克珍貴月壤,拉開了月球研究新篇章。那麼,科學家們在月球“花園”裡面挖呀挖呀挖,究竟挖到了什麼寶藏呢?
中國科學院院士、鬆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汪衛華在回答人民網《少年中國問》小朋友的提問時表示,在這批珍貴的月球樣品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豐富的玻璃物質。“這些玻璃物質尺寸不一,形狀各異,大的可達厘米級,小的隻有幾十個納米,有圓潤的玻璃珠、張牙舞爪的膠結物玻璃,還有直徑僅為頭發絲千分之一的玻璃纖維。”
汪衛華表示,月壤玻璃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中佔比約為11.6%至20.0%。它們是研究月球起源與演化、月球資源原位開發利用的重要材料。
“月壤玻璃是由月球早期的火山爆發或隕石撞擊形成的,它會隨著時間衰減並呈現出記憶效應,就像一個記錄時間的時鐘。”汪衛華說,這種特性使得月壤玻璃成為我們了解行星演化和月球歷史的重要工具。
另外,月球表面的環境非常嚴酷,比如晝夜溫度相差幾百度、受到很強的輻射等等,而月壤玻璃能夠在如此極端嚴酷的環境下存在億萬年。它們為什麼有這麼長的壽命?這種材料的結構到底是什麼樣的?汪衛華表示,研究月壤玻璃,將有助於我們研制抗輻照、長壽命的新材料,在未來的月球開發、建立月球基地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策劃:趙竹青、劉雲、王捷
文案:趙竹青
外聯:臧辰蕾
剪輯:趙竹青
手繪:蓋括、安然
動效:王奕博
往期推薦: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