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平安銀行1日蒸發136億 銀行股機構策略回溯【3】--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

民生平安銀行1日蒸發136億 銀行股機構策略回溯【3】

証券時報

其中嘉實滬深300指數持倉民生17902.0837萬股,持倉招行11,200.1030萬股,持倉交行15,556.8109萬股,持倉浦發8,870.3504萬股,持倉興業5,984.2256萬股,而這個期間,招行上漲4.16元,民生上漲4.79元,興業上漲7.16元,浦發上漲4.19元,交行上漲1.2元,因此在這近兩月裡,上述5銀行股乘以各自上漲的幅度,民生獲利8.6億元,招行獲利4.7億元,浦發獲利3.7億元,交行獲利1.9億元,興業獲利4.3億元。公開數據顯示,長城品牌優選基金近三月漲幅15.71%,低於同類平均19.12%的漲幅,也低於滬深300指數20.27%的漲幅,在同類346隻基金中僅排名97位。
2013年03月13日09:34        手機看新聞

  私募獲利、保險“出逃”、外資“撈金”

  私募裡的銀行股多頭,也同樣乘機“美餐了一頓”。

  21世紀網在採訪中得知,其實有先知先覺的私募在此輪銀行股中賺的盆滿缽滿。較據代表性的創盈投資操盤手崔軍長期看好低估值的銀行股,幾年來一直重倉銀行股。

  據創贏投資內部人士介紹,創贏1號在去年12月初銀行股啟動時,銀行股持倉佔比70%,到今年2月1日時,創贏1號收益已高達60%以上。

  雖然個別私募多頭階段盈利頗豐,但畢竟體量還較小,那麼那些手握萬億保費的保險資金在此輪行情中又充當了何種角色?

  21世紀網在採訪一些保險公司的投資經理后得知,前些年保險資金覺得銀行板塊估值便宜,一直持續不斷的買進銀行股,但從2009年以來銀行股一直不停下跌,保險資金在銀行股上不但深套,且倉位很重。在這種情況下壓根不太會再去加倉銀行股,解套已成為所有險資的共同願望。

  事實上據業內認人士透露,某大保險公司借著此輪銀行股的上漲,已差不多將深套多年的銀行股出盡。

  2012年上交所海外路演團的推介,可謂讓國際資本更加關注中國資本市場,那麼這些請來的“海外投資者們”,在這一輪銀行股中獲利如何呢?

  也許我們可以從市場交易的一些蛛絲馬跡中找到答案。

  首先從大盤和銀行股指數的走勢來看,在10-11月這兩個月裡,大盤一直處於跌勢,直到12月初才止跌。而同期銀行股卻處於橫盤並微漲的狀態,銀行股出現了和大盤背離的走勢,或意味著已有資金開始吸籌。

  公開信息顯示,從2012年11月中旬始,受經濟向好的預期和經濟刺激的影響,歐美的機構投資者開始大幅建倉銀行股,而中資銀行股在全球估值最便宜,不可避免會受到國際資金的青睞,2012年12月5日至10日的4個交易日內,民生銀行港股股價上漲12.5%。招行等其他中資銀行港股也同步啟動,同期A股中的銀行股也基本都和港股保持相應漲幅。

  “很明顯,境內的幾大主力機構都看空銀行股,能主導銀行股上漲的隻有先知先覺的海外資金。盡管QFII也有參與,但他們畢竟要講究資產組合,所以不可能一路買上去。”上海某小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

  與此同時民生銀行高管和史玉柱對民生銀行公開唱多,也吸引了不少實業資本參與進來。

  只是再凶猛的上漲,終有曲盡人散的一天,銀行股也不例外。

  銀行股在2月4日創下新高后,截至到今日(3月12日)收盤,共計21交易日,隻有5個交易日上漲,明顯感覺銀行股近期的走勢已是“強弩之末”,似乎推動銀行股猛漲的強勢資金已悄然撤退。

  “這些海外資金並未覺得中國目前的經濟在好轉,所以不可能長久持有銀行股,在大賺一筆后,選擇離開理所當然。同時,在經濟為弱復蘇下,對於后期銀行股的走勢,我們並不太看好。”上述基金經理表示。(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曹華、呂騫)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