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金礦還是陷阱【3】--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

比特幣:金礦還是陷阱【3】

2008年,有人用筆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發表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使用方法,1年后,比特幣的首筆交易完成 這套特殊的算法還限定了比特幣的發行總量,到2140年,比特幣將達到2100萬個的上限。
2013年05月07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誘惑

  基於公開算法,發行總量到2140年將達2100萬個的上限

  究其本質,所有虛擬貨幣都不過是一串數字代碼,比特幣也不例外。為何人們單單對它如此青睞?在比特幣論壇上,不時有狂熱的投資者宣稱已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換成了比特幣。“這是保証財產不縮水的唯一手段。”一名投資者說。

  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貨幣,竟比實體貨幣更受人信任,如此不可思議的事情為何存在?

  這可能是由於比特幣獨有的產生方式。

  比特幣沒有屬於自己的“中央銀行”,它的發行是基於一套無人能改的公開算法,這意味著,比特幣的生產與流通不受任何人、任何機構的控制。

  此外,這套特殊的算法還限定了比特幣的發行總量,到2140年,比特幣將達到2100萬個的上限。

  在“量化寬鬆”的時代,這樣一種貨幣,使飽受通脹之苦的人們看到一絲曙光。難怪不少“比特人”都堅信,比特幣是一場貨幣觀念的革命,代表了未來貨幣的發展方向。

  那麼,如何才能獲得比特幣?

  傳統紙幣的制造靠印鈔廠,比特幣則靠“挖礦”。所謂“挖礦”,是指讓電腦運行特定程序,對一些數據塊進行解鎖來“開採”比特幣。“開採”完成后,網絡會“按勞分配”——誰貢獻的計算能力越多,收獲的比特幣就越多。

  隻需下載一個客戶端讓電腦自己運行,就可以“挖礦”了。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不過,這套復雜的運算,對計算機的要求非常高。若是使用普通的筆記本電腦,運行幾年都不會有任何收獲。

  很顯然,計算能力越強,“挖礦”時越有優勢。於是,專業的“挖礦機”應運而生。這些電腦為追求極致的運算速度而舍棄了其他功能,價格通常要幾萬元。

  決定“挖礦機”性能與價格的關鍵在於顯卡。在進行這類復雜運算的時候,顯卡的效率要比CPU高得多。

  “最近高端顯卡都賣得特別好,絕大多數買家都是用來‘挖礦’的!”一名電腦配件器材店的銷售人員透露,4月裡,店裡賣掉的高端顯卡數量跟以前一年賣掉的差不多。

  “挖礦”的成本,著實不低。

  按照發行規則,被“開採”出來的比特幣越多,新幣的計算就越難,“挖礦”也會越來越慢。如今,每10分鐘,網絡隻能產生25個比特幣,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會減半至12.5比特幣,並且每隔4年再減半。

  “以現階段的計算難度來看,‘挖礦’的利潤已經相當低了,甚至得不償失。”長鋏說,因此,很多“比特人”都會選擇直接去交易平台購買。

(責編:曹華、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