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局納稅服務司表示,大病醫療保險金不屬於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裡列舉的基本保險類,由於目前未有相應的政策規定,因此不允許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需要並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稅。
實事求是地講,國家稅務總局的解釋是站得住腳的。從法理上講,大病醫療保險金不屬於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裡列舉的基本保險類,加之單位給不給員工買大病醫療保險目前並不具備法律強制性,換言之,大病醫療保險更像是一種員工隱性福利。那麼,民意的強烈反彈何來?
大致有兩點:一是我國的稅收宣傳工作相當欠缺。與之前引發輿論沸騰的加班工資須繳納個稅一樣,大病醫療保險繳個稅並非今日今時,很多公民事實上早在為大病醫療保險交稅,如今在稅務總局重申“常識”之時卻驚詫於“大病醫療保險居然也要交稅”,顯然說明了我國稅收宣傳的滲透力嚴重不足,以至於很多人還以為加班工資、大病醫療保險等須繳個稅”與“月餅稅”“加名稅”之類的一樣,是剛剛出爐的某個新稅種。
在歐美發達國家,去超市購買任何東西,都會在小票上清晰地看到你為該商品支付了多少稅,遑論工資以及福利。而中國則不然,佔全國稅收總收入58.4%的間接稅,是隱藏在商品勞務價格之中,百姓無法看見,很多公民都在稀裡糊涂中繳稅。此語境下,一旦稅種不透明、宣傳不到位,公民將任何一個老稅種誤解為新稅種,都不難理解。
二是社會“稅感焦慮”較深。事實上,不少人知道加班工資、大病醫療保險按照規定確實是要繳納個稅,卻仍以此為矛頭,質疑稅務部門見縫插針導致稅負太重由於稅負較重,幾乎每一次涉稅事件總能激起公眾的“稅感焦慮”,燃油稅、車船稅、乃至攜iPad入境的關稅、婚前房產加名稅等,無一不是如此。在國家稅收、財政年年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納稅人在履行納稅義務的同時,自然更希望盡可能減輕稅負。
長期以來,稅賦轉換國民福利遲緩,使廣大納稅人對稅收隻有“痛感”,而鮮有“快感”。“取之於民”部分,民眾感受頗深﹔“用之於民”部分,卻十分模糊。可以想象,在公民普遍感受並未從現行稅收體制中獲得明顯利益的背景下,別說任何新稅種能引起公眾的“稅感焦慮”,就算是重申任何舊稅種,也會因“往傷口撒鹽”而被公眾質疑其合理性。
衛生部數據表明:我國人均重大疾病醫療支出已超過10萬元,一旦家庭成員罹患重大疾病,將導致許多家庭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此語境下,大病醫療保險應當盡快納入基本保險類近期舉行的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要靠政府、慈善機構、保險機構共同努力,哪怕勒緊腰帶也要想辦法完善大病保險制度,這應該是一個好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