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12日電 (張文婷)1月12日,《2014年中國企業員工福利保障指數大中城市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金融、銀行、保險”業的員工獲得福利保障的條件雖然嚴苛,但保障情況卻最好,員工福利保障指數達68.1,為行業最高。
“金融、銀行、保險”業員工福利保障指數最高
從報告來看,在分行業員工福利保障指數中,“金融、銀行、保險”業最高,為68.1。可能的解釋是該行業進入門檻較高、國有企業較多、行業利潤也高,個人一旦進入該行業,很容易滿足取得福利保障的各種條件,因此員工對福利保障也最為滿意。
相比之下,“消費零售、貿易、交通物流”業和“加工制造、儀表設備”業員工對福利保障最不滿意,可能與這些行業低技術和低附加值特征有關。
國有企業員工福利保障指數最高
從企業類型上看,員工福利保障指數國有企業依然最高,外資企業次之,民營企業最低。分析來看,國有企業員工雖然保障情況最好,但獲得福利保障的條件最為嚴苛,而外商獨資企業對員工獲得福利保障最為寬鬆。
員工最希望在住房公積金和商業補充保險增加投入
調查顯示,員工目前最希望企業在住房公積金和商業補充保險方面增加投入,而對社會保險和非保險類福利的進一步需求較弱。有62.2%和51.4%的員工分別選擇了住房公積金和商業補充保險,均超過半數﹔而選擇社會保險和非保險類福利的員工分別隻有46.0%和38.4%
數據顯示,重大疾病保險和商業性補充醫療保險是員工最希望企業增加提供的項目,選擇這兩項的員工比例分別高達25.0%和23.3%,合計48.3%,接近5成。
另外,報告首次對外披露我國目前大中城市企業員工福利指數為66.5,處於評級基准第三檔,即福利保障處於基礎水平,顯示出我國企業員工福利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建議,“在人口紅利優勢正在消失的當下,企業在薪酬管理體系上,即工資、獎金和福利之間做出適時地甚至前瞻性地調整已是必然,即有條件地向“福利”上做出適度傾斜。當然,企業的福利保障建設客觀性需要各種商業性的保險和年金產品,這就要求保險等金融行業在向社會提供相關保障性產品和服務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該報告以全國50個大中城市4500多家企業人力信息和問卷調查為信息基礎編制得出。該研究項目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關系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和平安養老保險公司聯合主辦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