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飢渴下的盛宴難以持續--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

  

投資飢渴下的盛宴難以持續

 陳志龍

2012年12月07日01:25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金融業在疾風暴雨般的高速發展后,因為改革的停滯,正面臨著一系列結構性和制度性風險。”

  

  “我也不知道安徽汊河在哪,但報紙上說這裡要搞什麼全球家居CBD,房價那麼便宜,買的人多我也就跟著買了。”上周,以南京都市圈為賣點的安徽汊河一開發商,在南京推600多套低價商鋪,當天有3000人次到訪,在一天內全被搶空。“目前社會流動性還是充沛,投資渠道狹窄,錢沒地方去,導致這類商鋪熱銷。”一位專家表示,這樣的商鋪投資風險較大。

  幾乎與此同一時間,中國金幣總公司在各地投放的一批蛇年賀歲金條,兩天時間全部搶購一空。“真沒想到,過去買黃金是幾十克幾百克地買,現在動輒是成千克,上萬克地買,我們幾十公斤金條眨眼就訂光了,稍來遲些的老顧客看都看不到。”中國金幣總公司在江蘇最大的賀歲金條經銷商呈瑞祥的老總感嘆說。

  一個“搶”字背后,通脹背景下的投資飢渴成了所有人的“心魔”。這些“海囤族”前些年是一路掃貨,從各種木頭到石頭,從普洱茶到紅木家俱,從葡萄酒到茅台酒,從雞血石到農產品,幾乎是輪番炒過來,留下一地雞毛。這兩年房子炒不動了,股市炒爆了,資金沒地方去,“海囤族”隻能現金為王,閑在銀行等機會,天量貨幣自然再成籠中老虎。過多的貨幣狼奔豕突,突襲某個市場,自然會炒得沸反盈天,而資金抽離,留下的必然是一地雞毛。最近,溫州和鄂爾多斯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式塌陷,就應驗著這近乎宿命的邏輯。

  錢多無處去,高端客戶選擇現金為王。在經濟調整時期,普通投資者安全感下降,節衣縮食,積谷防飢,明知物價高企,存款不劃算,但全社會儲蓄情緒更濃。來自央行官方網站的消息顯示,截至10月末,銀行業本外幣存款余額92.32萬億元,同比增長14.2%。錢多是好事,但錢多無處去,或者千軍萬馬擠一條華山小道,錢多的同時博傻的人更多,往往就會釀悲劇。5年前,在股市癲狂至6000點,痴人說夢遙望一萬點,閉著眼睛往裡沖,左沖右突買基金,炒股票,結果五年跌下來,上証綜指毫無懸念地跌至1949點,終於“回到了解放前”。指數跌得隻剩1/3不到,個股大面積“腰斬”,一折股、一元股比比皆是,慘不忍睹。

  最近,在股市創出年內新低的同時,多家銀行、信托機構近期曝出理財產品觸礁遇險不能兌付的消息。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前不久憂慮地表示,目前發行的以“資金池”運作的理財品,由於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兌付,本質上是“龐氏游戲”。話音剛落,一語成讖。一些垃圾典當行、質地很差的小貸公司劣質資產居然也能“打包”變成中國式衍生產品。銀行代銷時信誓旦旦,稱預期收益能達到兩位數。“錢多”無處可去,憋慌的投資者習慣於相信,在銀行買的都是包賺不賠的,結果“黑天鵝”事件和阿喀硫斯之踵不期而至。

  中國金融業在疾風暴雨般的高速發展后,因為改革的停滯,正面臨著一系列結構性和制度性風險。2011年以前,中國經濟都以9%以上的速度領袖群倫,資本市場卻一再受到重挫,迤邐下跌,股市在瑟瑟寒風中跌至1949點。數據顯示,中國銀行體系存款已逼近百萬億,但發展了20年的股市,保証金隻剩下5000億元,宣告了資本市場的徹底失敗。遭遇了次貸危機的美國,他們的資本市場處在台風眼,屬於危機的震中區域,雖一度也受挫,但目前已經基本回到2007年的高點。中國股市的持續下跌,不僅使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成為泡影,數十萬億計的財富蒸發,而這些原本都可以轉化成為內需的強大動力。

  資本市場宣告失敗的同時,政府平台堆積巨量信貸資源,10萬億元的平台貸款、10萬億元的房地產貸款,信貸資金大量沉澱於固定資產投資,發得沒完沒了的理財產品實際上從一個角度折射出銀行資產錯配的流動性風險。而各地在流動性困難,玩不轉的時候就由政府主導,對債務進行展期,再通過信托、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創新型融資手段繼續堆積債務,這幾年的新增信托量超過5萬億,各類平台通過短融、中票新增債務逾萬億,舊債未清,新債又來,信用膨脹愈演愈烈,通貨膨脹如影隨形——因為通脹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是經濟安全和國家的基礎和命脈。體制性壟斷的特殊性,過度膨脹和特殊的體制紅利賦予金融業畸高的利潤,“玩金融”、“賺快錢”成為一個時代精英的夢想和追求。金融在管制條件下嚴重落后於實體經濟發展,改革滯后、價格雙軌制和多軌制給各種“龐氏游戲”和“影子銀行”提供了寄生的沃土。中國金融業在經歷高歌猛進的高增長后,金融體系內外的壓力測試環境都已發生了明顯變化,安全閥值出現異常,已到了需要大修的時候。

  無論是資本市場的失敗,還是最近一再驚現的銀行體系不良資產,加上地方債務不透明累積的財政風險,再到信托、理財、擔保、小貸的險象環生,這些都暴露出深層次改革的停滯和監管的缺位。困境和挑戰需要更多的制度改革,風險紅燈頻現的金融業,到了必須直面危機,及時進行深入全面變革的抉擇時刻。因為,盛宴已不再。

(責任編輯:劉軍濤、賀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