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M2余額97萬億 中國成全球貨幣存量第一大國--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去年M2余額97萬億 中國成全球貨幣存量第一大國

2013年02月01日14:26    來源: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去年M2余額97萬億中國成全球貨幣存量第一大國

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

  去年M2余額達97.42萬億元,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達97.42萬億元,突破百萬億元已沒有懸念。且該數據已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毫不夸張地說,中國已成為全球貨幣存量第一大國。

  這一數據是美國的1.5倍,英國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個歐元區的貨幣供應量多出20多萬億元。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這些貨幣大部分是在最近幾年堆砌而成。2000年時,我國M2余額約為13萬億元,至2008年還未達到50萬億元。而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自2009年起,貨幣存量每年跨越一個“十萬億”級台階,在這幾年上演出“狂飆突進”一幕。

  貨幣增速過快催生資產泡沫

  “貨幣增速過快——形成通脹預期——老百姓規避通脹——購買資產——形成泡沫”,這已經成為貨幣擴張影響的基本路徑。如果把這個鏈條繼續延伸,資產泡沫一方面推動資金脫離實體進入虛擬經濟,造成產業空心化,另一方面泡沫破裂的可能又時刻威脅著經濟的穩定運行。但無論如何,在貨幣供應的高速增長下,同樣數額錢的價值被攤薄了,卻是不容爭議的事實。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2012年末,中國M2余額達到人民幣97.42萬億元。這一數字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倍。

  2009年—2011年是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為深重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正是中國M2投放量迅速膨脹的階段,增速保持在20%左右的高位,全球新增的M2中,人民幣貢獻了48%,而隨之而來的是2010年前后面臨的流動性泛濫,資產價格飆升,不僅僅是樓市、股市,甚至藝術品市場、另類理財等各種資產和概念都出現泡沫化傾向。

  從通脹角度來看存在階段性“貨幣超發”

  我國究竟存不存在貨幣超發?衡量貨幣是否超發的標准究竟是什麼?“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近年來一系列流行詞似乎為貨幣超發作了一個注腳。

  “判斷貨幣是否超發實際上一個可靠的指標是看物價是否穩定。”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從通脹角度來看,近十年來,中國還是存在著階段性的“貨幣超發”。這兩次“貨幣超發”分別發生在2007年—2008年和2011年,兩階段CPI的同比增速均超過5%。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去年底在一次演講中,對2008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超發貨幣的解釋稱:中國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經濟,於是採取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吃藥肯定有一點副作用”,如果當時退出政策再快一點效果可能更好。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中國社會融資結構中信貸佔比較高,間接融資比例較低,而信貸本身具有貨幣創造的功能,這也是導致中國貨幣余額較高的原因。

  以資金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日漸走進死胡同

  短時間內聚集的大量貨幣給經濟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眾所周知,美元作為全球貨幣,其歷次大規模超發均給全球美元持有者帶來災難性后果,故有尼克鬆時代美國財長康納利的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但美元可以流通至全世界各個角落,對於我國來說,在人民幣“出海”仍不成規模的背景下,在國內凝聚起來的貨幣存量無疑加劇了國內經濟運行的風險。按照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的比喻,中國擁有如此大的貨幣存量,就如同頭上頂著一個堰塞湖。“規模過大的貨幣存量會帶來相應的風險,比如高通脹、資產價格泡沫或資金外流。”

  從中長期看,更為嚴峻的后果是,迅速飆升的貨幣存量將我國經濟貨幣化傾向暴露無遺。目前我國M2與GDP之比接近190%,這一數字較前幾年呈現加速度增長態勢,折射出投資效率明顯下降的事實,以資金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正日漸走進死胡同,指望靠資金拉動經濟的想法可以休矣。綜合新華社

(來源:南京日報)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