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 馬學玲)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已4月有余,在中央高層的率先垂范與媒體輿論的有力監督之下,這一規定擲地有聲,有力沖擊高端消費等奢華之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分析指出,規范公務接待,遏制“三公”奢華消費,重在制度設計。
八項規定沖擊奢華之風 高端消費遇寒冬
2012年底,中央出台“八項規定”,要求厲行勤儉節約,減少陪同,簡化接待。此后,全國各地紛紛出台相關細則。在接下來的4個多月時間裡,官方與民間一道加大監督力度,曝光一批又一批違規案例,擲地有聲。
受此影響,全國多地靠政務宴請過日子的高星級酒店業績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以寧波市為例,一季度該市四星級以上酒店營業額下降18.9%。當地媒體稱,酒店星級越高受到的影響越大。
來自多個省份的消息均顯示,各大高端餐飲、住宿企業一改往日車水馬龍、賓客盈門的景象,日趨冷淡。例如,一季度,山西住宿、餐飲業增速雙雙回落。特別是限額以上住宿業和餐飲業出現負增長,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29.8和13.9個百分點。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2月,全國餐飲收入增長8.4%,比上年同比放緩4.9個百分點,創10年來新低。特別是大型中高端餐飲銷售下滑明顯,限額以上餐飲企業收入同比下降3.3%。分析稱,中高端餐飲業受挫,顯現出了中央整治公款吃喝的效果。
高端白酒幾乎無人問津,名茶身價暴跌七萬元……其實,陷入低迷的不僅是高端酒店和餐飲業,白酒業、煙、茶、禮品等與三公消費相關的行業都開始“入冬”。
分析認為,在中央領導層率先垂范和媒體輿論監督之下,出台4月有余的“八項規定”正在全國“落地生根”,有力沖擊此前曾一度盛行的奢華之風。
各地奇招不斷 高端消費行業轉型中謀出路
面對冷清的市場,個別高檔酒店推出上門服務。一些單位內部請客或企業請政府官員吃飯,高檔酒店可派廚師、服務員上門服務,現場制作海鮮類產品。其實,一些大型國企、實權部門已經開始改變消費策略,變外出請客為內部請客,重新裝修單位內部食堂的包間,高薪聘請高檔飯店的廚師,以提高接待檔次。
與此同時,一些隱藏於高檔寫字樓、居民小區和公園裡的私密會所悄然興起,以隱秘、高檔、會員制為賣點,成為新的高消費場所。據媒體報道,此類飯店很少為外人注意,消費一桌飯一般的幾千元上萬元,吸引了不少官員。
在建五星級酒店緊急停工改建為大型超市,曾主打鮑魚龍蝦的大酒店開賣12元套餐,高檔餐企自降身價做排檔,“貴族茶”降價千元讓利促銷,礦泉水瓶裝茅台酒……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面對生死存亡,各地屢出奇招應對。
在嚴格落實“八項規定”、限制三公消費新政的影響下,被波及的行業之中,更多的則是丟掉幻想,放下身段,紛紛開始轉型謀求出路。諸如,山西力促高端餐飲告別奢華,回歸大眾。
對此,分析認為,“八項規定”等新政對中國高端餐飲業來說其實是個最大的機遇,以往跑偏的航行方向或將步入正軌。高端餐企要想在這場“寒流”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打好轉型戰。
落實“八項規定”需制度保障 重在約束權力
對於部分公務接待和公款消費“改頭換面”、消費標准不降反升的新情況,分析認為,這說明拿公務消費大手大腳已成頑症,要根治,必須深挖根、下大力氣。
“公務接待講排場、比規格,表面是風氣,根源在制度。”分析認為,公務接待超標准,主要原因是國家資源分配過多依賴人際關系,缺乏規則和制度上的約束。此外,財政制度不夠嚴格、不夠公開透明。
面對由明到暗的吃喝腐敗,不少專家學者和干部群眾都建議,政府有關管理部門要及時研究填補法律漏洞和監管空白。
“多年治理公款吃喝腐敗,效果不明顯,失之於重治標不治本。”基於此,分析認為,相關規定之間要協調、配合,不能留有制度漏洞,否則相關規定就會大打折扣。
具體而言,一是將公務接待預算公開化、透明化,杜絕暗箱操作和做假賬,主要領導必須承擔責任﹔二是加強審計和監督,每個機關單位都要定期向社會公布“三公”消費等經費預算、決算,超預算公款消費就是違法﹔三是規范公務接待標准,逐步使職務消費貨幣化,減少隱性開支,提高顯性收入。
分析認為,要保証“八項規定”的執行力,不是飯桌上抓個現行就能阻止,也不是出台幾部規定就能解決,關鍵還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