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曝有毒化學制劑浸泡注膠造出高檔玉鐲--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網曝有毒化學制劑浸泡注膠造出高檔玉鐲

鄒偉

2013年04月28日08:08    來源: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本報訊(記者 鄒偉) “五一”小長假臨近,部分市民外出旅游時可能會選購一些手鐲等玉飾品。近日,一則題為“恐怖:高檔玉鐲是這樣制作出來的”帖子在網上熱傳,圖文並茂地曝光不良商家用有毒化學制劑浸泡、真空高壓注膠等手段,制造出假冒的“高檔玉鐲”,引起消費者高度關注。

  該帖子將假冒“高檔玉鐲”的“洗底過程”分為八步,並配上現場圖片,用文字加以說明,分別為:俗稱的石頭料,沒水、沒底、沒色﹔用強酸及含大量放射元素的化學制劑浸泡石料半個月﹔對洗過底的石料人工加色﹔進入真空高壓注膠機,再次用劇毒的化學物品注膠﹔半成品出爐,原來的毛料已經有水色了﹔成品展示等。

  記者昨隨機走訪南京市場發現,在很多超市、商場、百貨市場以及街頭小攤,都有賣玉手鐲、玉挂件等飾品,價格相差特別大。其中,在新街口一家商場,玉手鐲標價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乃至數十萬元的都有,作為普通消費者的記者根本無法辨別玉手鐲的真假或等級。記者假裝反復討價還價,銷售人員最終的回答也更讓人心裡沒底,一隻標價2萬多元的玉手鐲,竟然3000元也能買到。

  市質檢院國家金銀制品質檢中心主任檢驗師蔡薇介紹,帖子中提到的所謂“玉鐲洗底過程”其實是翡翠的一種處理方式,主要包括選料、強酸浸泡、弱鹼中和、清洗、烘干、填充、拋光等幾個步驟,這樣的翡翠也被行業內稱為“B貨”。如果在處理過程中進行人工加色,則被稱為“B+C”貨。

  “帖子中提到的化學制劑確實是存在的,這種處理后的翡翠,顏色鮮艷、透明度高,可用來冒充高檔翡翠。但沒有証據表明裡面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我們目前還沒接到有佩戴此類翡翠飾品出現過敏等反應的案例。”蔡薇說,他們日常檢測中,也常碰到這樣的翡翠手鐲,以及挂件、戒面等飾品,一般都是用強酸鹼浸泡,然后用樹脂、塑料等有機聚合物進行充填。

  蔡薇提醒,消費者如果購買翡翠飾品時發現,表面有蛛網狀網紋,綠色分布較浮,看上去很不自然,通體成一種顏色或像玻璃一樣,一定要警惕。另外,購買翡翠飾品一定要到正規的購物點,向商家索要發票和証書,仔細核對証書上出具的檢驗結論是否與發票上的名稱描述一致﹔或撥打証書上的電話,查詢貨品的真偽。如果是在國外購買,應要求在發票或收據上注明中文字樣。市質檢院就多次碰到,消費者在國外購買的翡翠飾品証書上已注明了處理或合成字樣,但消費者因不認識該國文字被蒙在鼓裡,導致買回來后無法維權。

(責編:李棟、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