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6月5日電(記者吳宇)在越來越多城市與軌道交通“親密接觸”的今天,如何選擇適合中國城市需求的軌道交通“品種”,才能真正緩解出行難?正在此間舉行的“2013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展覽會”給出了兩大“神器”——地鐵A型車與現代有軌電車。
重要線路應選用A型車
一節A型車,長22.8米、寬3米、高3.8米﹔一節B型車,長19.5米、寬2.8米、高3.8米。兩者看起來差別不大,但在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應名洪眼裡卻有“本質區別”。
以上海地鐵的運營經驗,一列六節編組A型車,定員1860人,有效站台長度為140米﹔而一列八節編組B型車,定員1840人,有效站台長度為158米。這意味著在載客能力相當的情況下,后者的車站建設成本更高。
A型車每節採購成本750萬元,B型車為600萬元。以此計算,一列六節編組A型車的採購成本還要比八節編組B型車低300萬元。
一列六節編組A型車總重220噸,比八節編組B型車輕40噸。根據香港地鐵運營數據,地鐵車輛重量每增加一噸,牽引能耗每年將增加8000千瓦時電,這意味著一列A型車每年至少可比B型車節電30萬千瓦時。
可見,無論從土建投資、車輛採購成本還是運營牽引能耗,A型車性價比更高。但目前國內僅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五個城市的部分地鐵線路採用了A型車,多數投入運營和在建的地鐵線路採用了B型車。
應名洪認為,以上海地鐵20年的運營經驗看,軌道交通規劃和建設必須堅持運營需求導向,在客流預測、系統運能、站點服務等方面,都應留有充分余地,“特別是重要地鐵線路應規劃選用A型車,否則‘后遺症’將很嚴重”。
再看國外一些經濟社會較為發達城市,雖然人口規模比不過中國城市,但發展軌道交通時基本選用了A型車甚至車體更寬的車型,有的城市還預留了更大編組的土建空間,為城市及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國內城市對客流預測達到地鐵量級的重要線路,從規劃伊始就應選用A型車,不能因眼前利益犧牲長遠利益。”應名洪說。
“現代有軌電車”可望成為軌交發展熱點
在“有軌電車”的名稱前加上“現代”二字,不僅賦予了其現代科技內涵,而且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增添了一個“輕騎兵”。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說,“現代有軌電車”不是過去的“鐺鐺車”,而是實現了全面科技進步、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的“城市交通新寵”。
據中國北車集團公司介紹,沈陽渾南新區正在建設全國“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廣東珠海則有望建成全國首條“無辮子”的“現代有軌電車”線路。綜合對比,“現代有軌電車”的造價僅為地鐵的六分之一左右,建設周期僅為地鐵的三分之一左右,舒適性和快捷性與地鐵不相上下,且更為節能環保。同樣的運距,“現代有軌電車”的能耗僅為地鐵的一半,而整個系統的能耗更是隻有地鐵的十分之一。電力驅動也讓“現代有軌電車”的噪音遠低於地面公交。
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統計,截至2012年底,在全國17座城市已建成運營的近2100公裡軌道交通線路中,“現代有軌電車”僅有區區41公裡。從2012-2020年,這一新興軌道交通“品種”的建設規模有望超過2000公裡,工程總投資預計超過2000億元,相關車輛市場年需求約為38億-50億元。
北京市副秘書長徐波表示,考慮到“現代有軌電車”是一種較低運量、非快速城市地面軌道交通工具,北京正將其從軌道交通規劃中“獨立”出來,未來規劃建設四條線,總長約67公裡。
徐波認為,“現代有軌電車”既可以作為小區域內的骨干公交,又可以成為中心城骨干線路之間的加密線,還能當作中心城動力不足骨干線路的補充運力。孫章認為,雖然“現代有軌電車”近年來已在歐洲“復興”,但中國城市在規劃建設之前,仍應充分論証、科學決策,避免一哄而上。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