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貿易套利調查:1億本金一年兜圈200次賺5億【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深港貿易套利調查:1億本金一年兜圈200次賺5億【2】

2013年06月08日07:41    來源:中央電視台    手機看新聞

圖2

圖2

記者了解到,保稅物流、倉儲和加工是海關保稅區的主要功能。因為保稅區的倉儲等各種成本低。因此一般情況下,很多境外貨物都是經過香港進入到保稅區進行加工之后,再經由香港轉口運出境外銷售。而貨物就算是沒加工過,隻要進出一次保稅區,就是實際進出境一次,按照現行海關統計辦法,貨物的全部貨值就要被統計一次。

以這批申報價格為5973375美元的集成電路為例,如果以600萬美元計算,10天時間反復進出口50次,在統計上,10天的進出口數據就增加了3億美元。也正是因為這樣來回“兜圈”貨物的增加,海關的統計數據就被推高到了一個驚人的程度。今年一季度,整個深圳對香港的進出口貿易總值增長150%,而福田保稅區對香港的進出口增長則達到了600%。劉浩遠肯定地告訴記者,這是一個非常異常的增長現象。

三、貨物一日游輕鬆套利 1億本金兜圈兩百次可賺5億

按照保稅區的功能,貨物從境外進入到保稅區,如果沒有進行加工就再次出口到境外的話,貨物的價值不會增加。那麼為什麼還會有如此多的貿易企業將貨物在深港兩地之間進行兜圈呢?他們從中到底能獲得什麼利益?

記者跟隨裝載集成電路的車輛,一路到達了福田保稅區內的一處倉庫,因為臨近下班時間,倉庫已經沒有來接貨。此時,這批價值975萬元的集成電路就被司機隨意的扔在了倉庫外的平台上。也就是說,這批貨根本不是急於用作生產的原料。

這種“兜圈”到底可以獲得什麼樣的利潤呢?這樣的利潤又能有多少呢?記者採訪到深圳某報關行報關員,然而他對這個問題也糾結了很久,他接觸的同一批貨一個星期就兜轉了二十次左右,后來他聽別人說,看似無意義的“兜圈”行為背后有大把利潤可圖。

業內人士馬先生告訴記者,利用人民幣“內保外貸”政策,由境內銀行開具一年的保函提供擔保,境外銀行為境內企業在境外的關聯公司發放人民幣貸款,以深港兩地間的利差和匯差進行貿易套利。這在業內幾乎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

馬先生向記者詳盡地說明了“兜圈”業務的運作流程。首先,境內企業將一千萬存到銀行,要求銀行開一張一千萬的信用証。隨后,該企業在境外的貿易企業買進這批貨,境內企業把信用証交付給境外企業,之后境外企業就可以憑借這張信用証到境外銀行兌現一千萬。

貨物從香港進口到了保稅區以后,境外的關聯企業可以再從境內企業手中將這批貨買回去,貨物再往香港出口一次,境外的關聯企業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將這一千萬人民幣付結給境內的貿易企業。這樣就完成了一次“兜圈”業務。如此反復。通過這一批貨物不停的“兜圈”,資金就可以不斷翻滾。那麼這種“兜圈”到底可以套出多少資金呢?馬先生了解的例子讓記者嚇了一跳。

(責編:李棟、曹華)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