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

結婚成本:以前三轉一響200元 而今土豪砸500萬

2013年10月09日08:51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結婚成本:以前三轉一響200元 而今土豪砸500萬

  北京一村干部花費160萬元為兒子連擺3天婚宴,青島500萬元現金聘禮,四川小伙花20萬元租直升機迎娶新娘……這個國慶大假,圍繞關鍵詞“結婚”的猛料層出不窮。

  山地車婚禮、攀岩婚禮、潛水婚禮、跳傘婚禮……各式各樣不走尋常路的非主流婚禮也令人眼花繚亂。

  怎樣使自己的婚禮永生難忘而又不至於落入俗套?怎樣讓婚禮看上去光彩奪目又不被人說成“土豪”?我們究竟該怎麼結婚?

  那些年,他們曾那樣結婚

  自古以來,視婚姻為人生頭等大事的中國人對婚禮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中國傳統婚姻禮儀很繁瑣,從周代起,就有了“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六道程序,謂之“六禮”,后世演化為請庚、相親、定親、報期、行盤、妝奩、迎娶、成婚、回門。清末民初,在西方文明影響下,一些大都市和商埠出現西式婚禮。

  新中國成立后,全國上下結婚流行“極簡主義”,男女青年一般買上幾斤糖果,請來領導証婚,新人鞠躬,晚上將兩床被子合到一張床上,婚就算結成了。結婚的物品也很簡單,買個洗臉盆和一對暖水瓶就行了,條件好一點兒的有一兩件木櫃。

  進入上世紀70年代,一些城鎮和鄉村開始逐漸興起收彩禮和送嫁妝的風氣。在農村,彩禮包括呢子大衣、布料、皮鞋和手表,城裡人則要求“三轉一響”—自行車、縫紉機、手表、半導體收音機,在北方地區則講究要“32條腿”“48條腿”,即家具的腿加起來要夠32或48這個數。

  今年60歲的鐘英梅、劉建國夫婦1980年元旦節在成都結婚,12元一桌的婚宴擺了12桌,置辦的家具都是家人動手做的。收到的份子錢最多的一筆是10元,以1元、2元的居多,整個婚禮辦下來花了200元。

  30年后,他們的兒子劉忠杰婚禮的花費達到了10萬元。“這個花銷在成都算很普通的。”鐘英梅說。

  這些年,年輕人這樣結婚

  “這30年,結婚的花樣變化太大了。”66歲的北京市民徐淑珍對記者感慨。“1968年我結婚的時候,接新娘子最流行的是騎自行車。后來開始用拖拉機、還有柴油的”三蹦子“。再后來,一水兒的汽車,從普通汽車發展到奧迪、寶馬,到加長卡迪拉克,越來越豪華了。”

  在採訪中,很多年輕人表示,舉辦奢華的婚禮,更多是為了給自己的父母“撐臉面”。

  正在籌備婚禮的成都白領張文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40桌酒席,平均一桌2000元,酒水煙茶不少於3萬元,加上拍婚紗、找婚慶公司,一場婚禮辦下來至少15萬元。這讓月薪加起來不足2萬元,還承受著房貸、車貸壓力的小夫妻深感“壓力山大”,但也隻能硬著頭皮上。

  “一輩子就這麼一次,錢花少了顯得把婚姻當兒戲。婚禮畢竟也是個社交場合,我們辦隆重些,不僅自己有面子,雙方父母也有面子。”他說。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鄭少雄博士說,婚禮給年輕人帶來的巨大壓力,很多是由傳統的家庭觀念導致的。在特殊的場合做特殊的財務消耗,有一定社會彌合的作用,但現在有一些過度了。要提倡簡朴的婚禮,不僅需要扭轉年輕人的心態,更要矯正父輩甚至祖輩的心態。

  其實,婚也可以這樣結

  陝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曹學恩對記者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由封閉的傳統農業社會向開放的工業社會轉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帶來相應的婚戀文化與婚戀觀念的變化,導致婚姻觀念與行為多元化。結婚大辦,費用日益高漲,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總體上奢華之風盛行,攀比趨勢嚴重。

  “婚禮只是婚姻生活一個庄重的起點,並不能決定婚姻生活幸福與否。辦婚禮首先要根據自身經濟能力量力而行,其次要量入為出,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要與人攀比跟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說。

  來自昆明的張瑋瑋、蘇涌夫婦經營著一家小服裝店,在春城過著不算富裕但其樂融融的小日子。登記結婚后的第4年,他們決定要補辦一場婚禮。

  囊中羞澀的夫婦倆不願接受父母的贊助,決定量體裁衣。他們在昆明找到了一家並不豪華卻很有特色的火車站主題餐廳,搭起一個臨時舞台,自己在花卉批發市場買來鮮花,和朋友們一起布置。

  婚禮當天,婚禮司儀由新娘的姐夫充當,新郎在舞台上一邊彈貝司一邊唱著自己寫的歌,新娘在一旁打著手鼓,由於新人的朋友中音樂人居多,賓客們紛紛上台和夫婦二人進行即興音樂演奏,氣氛溫馨而浪漫。夜裡夫妻二人包下一個小酒吧,與朋友徹夜歡聚。整場婚禮隻花了3萬元。

  “對於我來說,這個婚禮一點都不比那些花了十幾萬元的寒酸,自己親力親為地策劃、布置,不但省錢,更讓我們明白一點一滴的不易。”新娘張瑋瑋說。

  沒有夸張的妝容,沒有PS的磨皮、修片,在朋友拍攝的照片中,夫婦二人顯得真實而自然,“我不明白,為什麼要花幾萬元拍出一套和自己根本就判若兩人的假照片挂在牆上呢?”張瑋瑋說。

  她還告訴記者,這幾年由於經營小店,夫妻倆一直忙碌無暇休息,最近二人搶到了特價機票,准備明年3月去泰國一個安靜的小海島補度蜜月。“其實,隻要兩個人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蜜月,我們不想賦予生活太多的符號,簡單、真實最好。”

(責編:達昱岐、劉陽)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