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富國瑞士即將公投一項新提案,這項由公民提出的提案已經得到了10萬人的簽名,一旦付諸實踐,將給每位瑞士居民帶來每個月2500瑞士法郎(約合17000元人民幣)的無條件工資。
對於這個隻有800萬人口的富裕國家來說,將約佔國內生產總值1/3的錢拿去“還富於民”,有其可行性。支持者宣稱,此舉是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公平,改變瑞士收入不均的現狀,反對者則擔心此舉可能造成瑞士人的工作倦怠。
編譯/覃黎娜
提內案容
無條件月薪比居民分紅更穩定
“全民發工資會讓社會變得更公平,但這會讓當今普遍流行的社保體系變得過時。”提案的支持者施密特說。
“全民發工資”是瑞士即將公投的一項提案,這項提案的發起者們希望瑞士能夠拿出一部分財政收入用作給每位公民提供固定的無條件月薪,月薪固定為2500瑞士法郎(約合17000元人民幣)。這一想法雖然聽起來有些激進,但是本身並不新穎。英國政治家、作家與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早在16世紀就在《烏托邦》一書中就提出了這一想法。
提案如果通過,瑞士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給公民發工資的國家。此前,我國的澳門地區也有過給居民分紅的項目。不過,不同於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類似計劃,相比於后者在時間上和金錢上的不固定性,瑞士這一提案能保証每一位居民都獲取穩定而長期的收入。
發動起機
改變瑞士“收入不平等”的現狀
最近,瑞士有很多遏制社會不公平的提案。
今年上半年,瑞士公民投票同意了限制企業高管高收入的提案。這一方案名為反“偷竊”提案,針對企業高管薪酬、獎金和其他收入。11月24日,瑞士又就青年社會黨提出的“1︰12提案”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是否將企業高管的薪酬限制在低收入員工的12倍之內。但約63.5%的民眾投了反對票。
對於目前即將公投的提案,有人將其與米爾頓·弗裡德曼的“負所得稅”理論對比。該理論認為政府對於低收入者,應按照其實際收入與維持一定社會生活水平需要的差額,運用稅收形式,依率計算給予低收入者補助。
“全民發工資”提案發起者之一丹尼爾·特勞布則表示,他們比弗裡德曼所提出的“無條件性”走得更遠。“我們的提案並不僅僅是窮人從社會中獲得所需,而是所有人都能得到。”
他同時表示,人們現在對瑞士日益嚴重的不平等性越來越不滿,這兩個提案是試著在一個已經過時的體制裡進行修補。“我們的提案是提出一個新的體系。”他說。
預花期費
投入佔GDP的1/3年享約19.5萬人民幣
這一提案一旦實施,意味著佔瑞士國內生產總值1/3的財政收入將會成為“無條件工資”。對於瑞士民眾來說,則意味著每年3萬瑞士法郎(約合19.5萬元人民幣)的穩定收入。
談及這個,丹尼爾·特勞布表示,他並不認為這項支出能算作瑞士政府的支出,因為這是直接將錢發給了民眾。這只是意味著政府的權力將進一步縮小,因為這筆錢將由不同的人獨自處置。按照他的說法,2500法郎可以在瑞士過上朴素的生活。至於生活水平究竟如何,取決於生活在瑞士哪個地區。
他同時表示,之所以沒有提“最低工資”,是因為其限制人的自由,有附加條件。相比而言,發工資的想法實際上是試著修補過時的系統。“現在已經到了將人力和工資脫鉤的時候了,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是機器生產能夠代替大量人力的時代,我們應該慶幸。”
何可以行
國家富裕&公民直接倡議提案
依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瑞士人均財富也居世界前列。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第36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
“不差錢”只是瑞士有可能實行這一提案的前提之一,這一提案能夠被提出,依據的是瑞士的政治制度。
瑞士實行“公民表決”和“公民倡議”形式的直接民主。公民對重大國事與地方事宜擁有表決、創制與復決權,可以集體請願,也可以以投票抵制政府的一些政策。公眾可以提出公共政策乃至修改憲法的提案,在得到10萬人的簽名支持后,便可以公投,隻要大部分公民和地方政府贊成,便可成為法律。在這個規定下,瑞士公民可以參與修改國家經濟政策、外交政策甚至憲法。
也正是基於此,施密特認為瑞士可能是世界上實施全民發工資制度的最佳地點。
[各有說法]
擔心公民不願工作,缺少熟練勞力
瑞士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低,公共服務也有口皆碑。對於這項提案,瑞士國內意見不一。
一些支持者表示,此舉實際上也能夠讓政府省錢,因為如果全民發工資的話,當前成本高昂的社會保障體系就可以廢除了。也有支持者表示,相比於慣常的最低工資政策,這一舉措更能保証人民的自由,讓瑞士公民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我們豐富的資源不能幫助我們實現自由,但是自由能幫助我們更有意義的生活。如果更多的人都開始詢問什麼樣的生活才是他們想要的,那麼瑞士將會變成更適宜人居住的地方。”丹尼爾·特勞布表示。
相比於無條件發薪水,經濟學家斯特森傾向於支持最低工資提案。他認為這會損害瑞士人引以為豪的職業道德。“這樣一來,年輕人可能失去工作或者學習的動力。”他同時還表達了對熟練工人越來越少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