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阿斯塔納6月3日電 (記者鄧潔)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樂玉成6月2日接受“中國媒體絲路行”跨境採訪團書面採訪,就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哈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內容回答了媒體記者提問。他認為,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最迫切的任務就是互聯互通。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5月訪華期間正式投產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場站項目,成為中哈互聯互通合作的又一標志性工程。
以下為採訪全文:
問:中哈之間有哪些重點合作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會為兩國人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樂玉成:建交20多年來,中哈兩國各領域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直處於蓬勃發展的上升期。雙方務實合作的成果顯而易見,中國已成為哈第一大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為286億美元,較建交之初增長近80倍。當前中國在哈各類投資超過250億美元,是哈重要海外投資伙伴。在具體合作中,許多大項目堪稱典范,為兩國務實合作提供重要支撐,如中哈合作勘探和開發石油、天然氣、鈾礦等資源, 共同修建了中哈原油管道、天然氣管道,既為哈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為中國國家建設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在非資源領域,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馬伊納克水電站、巴甫洛達爾電解鋁廠、“渝新歐”國際貨運班列、“雙西”公路等項目外, 日前納扎爾巴耶夫總統訪華期間正式投產的中哈連雲港物流場站項目,成為中哈互聯互通合作的又一標志性工程。
這裡我要著重指出的是,中哈合作始終以人民利益為重,圍繞兩國民生做文章,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裡可以舉兩個例子。一是去年巴克圖-巴克特口岸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正式開通,以前需要近半天時間辦理通關手續,現在20分鐘就行。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蔬菜水果走上了哈民眾的餐桌。二是中國華為公司同哈電信部門合作,將在兩年內使4G網絡覆蓋到哈全境,大幅提高哈移動通訊質量,為哈公民通信聯絡、開展網絡商業和遠程教育等提供更大便利。中哈合作的的確確是互利雙贏的,為兩國人民帶來的好處也是普通人看得見、摸得著的。
您認為中哈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達到互利共贏的目標,當前階段最為迫切的工作是什麼?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樂玉成:兩千多年前,古絲綢之路為古代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進入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習近平主席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倡議,將使這條大動脈再度涌動起來,造福沿線各國人民。倡議一經提出,立即得到哈方包括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本人的大力支持。
當前,“絲路經濟帶”還處在起步階段,要做的工作很多,我個人認為當前最迫切的任務是“修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互聯互通合作。哈深居內陸,但在連接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與活躍的亞太經濟圈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發展潛力巨大。要讓這一潛力變為現實,就必須先把整個地區的公路、鐵路、航空、油氣管道、通訊網絡乃至衛星通訊等快速對接起來,並確保全線暢通無阻。當前的“渝新歐”國際貨運班列、“雙西”公路、連雲港物流場站等項目,對推動“絲路經濟帶”建設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建設“絲路經濟帶”的一大難題就是資金。畢竟我們要搞的基礎設施項目,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短期內難以回收成本。中方願為此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各有關方的支持和共同推動。去年習主席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對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得到了地區國家積極響應。中國人常說眾志成城, 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定能克服一切困難,讓古絲綢之路在新世紀重放異彩,造福各國和各國人民。
您認為中哈經濟合作領域優勢互補體現在哪些方面?
樂玉成:中哈兩國山水相連,是天然的好鄰居、好朋友和好伙伴。我認為,雙方合作互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戰略目標契合。中國領導人制定的“兩個百年”奮斗目標與哈2050發展戰略,無論是時間節點上,還是具體內容上,都高度相似,為進一步深化中哈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辟了廣闊前景。二是戰略方向一致。隨著中國經濟進入升級版,我們更加注重國家發展的東西平衡。習主席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就是要進一步加強與哈等我西部鄰國合作,助推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新疆跨越式發展。哈地處歐亞大陸腹地,面對歐洲經濟復蘇乏力,哈更多將注意力投向朝氣蓬勃的亞太經濟圈,希以中國為依托東進亞太,更多分享亞太發展紅利。雙方一東一西,順暢對接,成為互聯互通合作的重要前提。三是經濟優勢互補。哈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廣袤的土地以及歐亞交通樞紐的地緣優勢,對中國維護能源安全、推進西向合作意義重大。與之相應的是,中國有資金、有技術,有人才,有勞動力,有相對完備的產業體系,能有效幫助哈推動經濟發展、提升國民生活水平。中哈務實合作能夠取得今天的大好局面,與這些互補優勢密不可分。
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葉爾梅克巴耶夫曾提出,中哈除了傳統能源領域的合作,還希望開展新能源和新技術的合作,請問在這兩方面,中哈有何具體合作意向?
樂玉成: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幾年前就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更多利用哈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推動研發可替代能源。而中國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努力改善本國生態環境,並在太陽 能、風能、核能、水能利用方面有不少技術走在世界前列。中哈新能源合作有利於加速各自能源結構的升級轉型,使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等清潔能源得到更廣泛有效的利用,進一步提升兩國經濟增長質量。當前,兩國相關合作仍處在起步階段,但彼此合作互補性強,前景廣闊。在中哈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新技術合作一定能成為兩國能源合作新的增長點。
目前在哈的中資企業經營狀況,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是哪些?
樂玉成: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信、華為等一大批在哈中資企業與哈方合作總體良好,取得優秀的業績。這些企業在哈遵紀守法,誠信經營,積極回饋社會,贏得了良好聲譽,哈方也願意與中國企業繼續深化和拓展合作,如去年中石油斥資50多億美元成功收購美康菲公司的卡沙甘油田股份,中信與哈方合作建設的阿克套煉油廠已正式投產,中石化正在興建阿特勞煉油廠芳烴項目,華為公司在為哈建設覆蓋全境的4G通訊網絡等等,都是中哈雙方良好合作的延續。
哈方當前全力實施《2050戰略》,提出發展本國經濟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其中不乏吸引外國投資的內容。不久前,哈經濟和預算規劃部副部長庫薩伊諾夫表示,哈將在10年內免除外國投資者多項稅收,包括免征企業所得稅、土地稅、財產稅等。這無疑將對包括中資企業在內的廣大投資者來哈興業帶來新的機遇。當然,在中哈關系快速發展與互利合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個人認為這只是發展的問題,是“成長的煩惱”。兩國外交部、使館就此保持著密切溝通,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並取得了初步進展,其中就包括大家最關心的簽証難、勞務難、通關難等。去年習近平主席訪哈期間,雙方簽署了《短期勞務協定》,如果能得到切實落實,將極大地緩解中國企業來哈簽証和勞務許可難的問題。我相信,在中哈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切問題都將得到妥善解決,兩國關系將會更加順暢,兩國合作也將不斷攀上新的高峰。
如果說古絲綢之路在完全沒有合作機制的條件下,在歷史上自然發展、繁榮了多年,你認為,今天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需要各沿線國家怎樣協同合作?
樂玉成:如果說古絲綢之路開辟了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新紀元,那麼在當代,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則是全面深化沿線國家合作,帶動區域大發展的開創性壯舉。要實現這一倡議,各國首先需要相互包容、形成共識。各方應以平等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為宗旨,相互尊重,照顧彼此關切,政策上充分溝通,協調一致,才能齊心協力,共同推動絲路經濟帶建設。我們要利用雙邊合作機制以及上海合作組織、中亞區域合作機制等多邊平台,與有關國家加強對話,統籌規劃,努力將促進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隻要各方凝聚共識,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一定會再創歷史輝煌。
您在哈薩克斯坦的工作架起中哈友誼的橋梁,在您與哈薩克斯坦人民接觸的過程中,哪些事情給您留下深刻印象?在您接觸的哈薩克斯坦人中,中國給他們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樂玉成:哈薩克斯坦人民非常淳朴善良,熱情大方,我在與哈方朋友們的接觸中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去年習近平主席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中談到了中哈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3個故事,真實反映了哈薩克斯坦人民的優秀品質。不久前,歐亞大學孔子學院老師曾向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去年孔院招收了一位特別的學生——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這位老人家住機場附近,離學校很遠,但整整一學期,無論狂風暴雪,她從未遲到曠課,而且上課認真聽講,總是虛心求教,一絲不苟地完成家庭作業。雖然她年事已高,學起來頗為吃力,但她堅持不懈刻苦研習的精神、對漢語和中國的熱愛深深打動了我們。
為了征集中哈兩國人民友好的感人故事,前段時間使館面向哈社會各界舉行了《我與中國的故事》征文比賽。當地民眾踴躍參賽,熱情程度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以我在別國舉行類似活動的經驗,投稿的一般不會超過30-40人。但我館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先后收到稿件超過140篇,參賽者包括哈各地政府官員、企業員工、教師、記者、學生等等。作者們或講述在他們中國期間發生的故事,或回憶先輩在過去與中國人民的友好往來,有的故事風趣幽默,有的感人至深,表達了他們對中國的熱愛以及對善良熱情的中國普通百姓的贊揚。其中有一位名叫楚拉科娃的女士,她與中國的故事延續了半個世紀之久:上世紀60年代她曾作為首批蘇聯大學生到北京大學留學。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時,她應邀重返母校,親眼目睹了北大乃至中國的巨大變化,感慨頗深,也由衷地為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感到高興。還有一個哈薩克斯坦女學生講述了在杭州留學期間的奇遇:有一天她和朋友外出游玩,時至深夜,又下起小雨,她們卻迷失了方向。無奈之下,她們干脆隨便上了一班公交車。沒想到這是當日的末班車,司機在所有乘客都下車后,怕她們迷路,竟專程把公交車開到了她們宿舍門前。友好善良的中國人給小姑娘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我在認真閱讀這些故事以后,深受感動,決定將優秀的參賽作品印成文集,讓這些真情流露的文字作為中哈人民世代友好的有力見証,廣泛流傳。
在哈華僑華人如何推動了中哈兩國的友好交流?
樂玉成:哈薩克斯坦約有華僑華人40余萬,包括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東干族、漢族等各族同胞。他們始終情系故土,心系家鄉,堅定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關注中國的發展建設,廣泛參與中哈經貿、文化交流等各個領域。我館恪守外交為民的宗旨,積極與華人華僑社團保持友好合作,支持並幫助他們赴華參觀考察,舉行演出、辦畫展、攝影展等人文交流活動,同時也鼓勵他們在哈大力宣傳介紹中國,為推動中哈友好多做貢獻。可以說,中哈關系快速發展,在哈華人華僑功不可沒,對推動兩國關系和增進民間友好發揮著特殊且重要的作用。
中亞國家民眾對中國影視、紀錄片是否了解?當地對中國的影視譯制作品是何態度?目前中哈媒體交流合作情況如何,在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加強?
樂玉成:中哈是山水相連的近鄰,兩國關系也達到較高水平,但必須承認,人文交流始終是中哈合作的一塊短板。中國文化在哈影響不僅無法與俄羅斯相提並論,甚至不如韓國、土耳其等國。這一方面是由於文化差異較大,另一方面推介宣傳也有待進一步加強。中亞有很大一部分民眾對中國文化興趣濃厚,但卻難以找到便捷的了解途徑。以哈薩克斯坦為例,走進書店幾乎找不到一本中國文學作品,就連介紹中國的書籍也少得可憐。當地觀眾幾乎看不到中國原產的電影、電視劇,偶爾放映的中國影片,基本上都是從俄羅斯二次引進的商業片。我館曾經多次舉行過類似中國電影周的活動,但規模有限,影響不大。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通過商業渠道把中國優秀的影視作品引進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配以高水平的譯制,我相信一定能在當地民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媒體是宣傳中哈傳統友好、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哈媒體交流合作越來越“熱”,已有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5家中國媒體在哈設立了記者站,哈媒體赴華建站的也在逐漸增加。兩國媒體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經常互訪、聯合錄制節目,在新聞、圖片、視頻共享等方面也開展了密切合作。我衷心希望兩國媒體繼續保持這一良好合作勢頭,更廣泛地介紹對方國家的發展成就和文化傳統,不斷增進彼此民眾的了解與認知,全面夯實中哈互利合作的民意基礎,為促進中哈民心相通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