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至5月份,一二線土地市場將可能出現土地集中出讓現象。“地王效應,可能會影響部分購房者選擇在近期入市購房”。
27日,北京國土局以挂牌出讓形式現場競拍海澱區、豐台區兩塊土地,起始總價為88.27億元。最終,兩宗土地順利成交,出讓金總額合計106.8億元。
其中,位於海澱區西北旺鎮的中關村永豐產業基地地塊經過139輪激烈競爭后,以56.4億元的總價被首創置業競得。該地塊為住宅混合公建用地,建筑面積208702平方米,起始總價為37.87億元,綜合起始樓面價為1.8萬元/平方米。
按照出讓條件,該地塊還要求配建建筑面積不少於7500平方米的“公共租賃住房”,並設定合理土地上限價格,當競買報價達到上限價格時,則不再接受更高報價,轉為在此價格基礎上通過現場競報“自住型商品住房”的方式確定競得人。
土地出讓結束,多位業內人士測算認為,以56.4億元的總價計算,該地塊折合樓面價3.9萬元/平方米,其中住宅部分樓面價高達4.3萬元/平方米,預計未來售價直沖10萬元/平方米。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按照4.3萬元的樓面價,再疊加土地契稅、建安稅費、財務管理成本等,該項目未來的成本價將達到7萬元以上。“如果考慮10%到20%的利潤,售價預期將在10萬元以上。作為一個將建設成20層的高層住宅來說,本地塊的樓面價又是地王價格”。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認為,隨著樓市放鬆政策不斷祭出,開發商對於樓市未來預計普遍轉好,並且隨著信貸環境逐漸寬鬆以及市場銷量不斷增加,房企重燃對土地市場的熱情。“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普遍面臨嚴重供過於求、樓市需求提振乏力的情況下,房企隻能更多地布局購房需求相對旺盛的一線城市,造成北京競地難度激增,地價高企”。
另一方面,與房企激烈競爭相對應的是北京宅地供應的稀缺現狀。數據顯示,2015年前4個月(截至4月27日),北京土地市場新增宅地供應僅7宗,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宗。宅地供應面積84.03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筑面積130.71萬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了64%、53%。
“供需不對稱也使得宅地的爭搶相對火熱”。郭毅分析說,海澱區近年來出讓的宅地可謂鳳毛麟角,2011年至2014年僅成交了8宗宅地。“地塊本身的稀缺性、未來需求的穩定性、價格上揚的明確性,使得該宗地塊受到熱烈追捧”。
27日,與海澱中關村永豐產業基地住宅混合地塊的“地王價格”不同的是,豐台區麗澤路的商業金融性地塊以50.4億元底價出讓。當天,兩宗地塊成交額達到了106.8億。
張大偉據此分析表示,整體來看,在一系列房地產寬鬆政策出台后,房企再次開啟不差錢模式。但因為土地供應較少,所以目前的北京土地市場並未完全爆發。“熱門核心位置土地較少,部分房企對一線城市的住宅地塊,再次出現明顯的爭奪現象”。
他進一步分析預測,4至5月份,一二線土地市場將可能出現土地集中出讓現象。“地王效應,可能會影響部分購房者選擇在近期入市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