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淘金热”
“甚至有人会一口气买下方圆10至20平方公里的黄金矿勘探权,但未必会先请专家仔细考察所在地金矿的真正含金量。一些金矿储量偏高的偏僻地区,民间富豪都争相竞价购买,比如一个云南省东川附近小村庄的金矿成交价要比最初高出近一倍。”
混乱无序的私人采金,很快暴露出其弊端。不仅破坏当地环境,还因为技术条件落后,浪费了大量矿石。政府很快发现,要治理和恢复过采区的生态环境也并非易事,需要大量人力和资金投入。
在中国收紧了金矿开采政策后,当年远在东北的大批广西采金者曾汇集成一股返乡潮。有关采矿的法规政策也不断出台,私人采金面临更多的规范和制约。尤其是砂金开采,因其开采方式对环境危害较大,已被多地政府叫停。然而,采金者们以采金为生的热情,却并不因此熄灭,反倒随时被利润再度点燃。
2009年,在国际金价大涨背景下,广西贺州大宁河的宁静被采金者们打破。贺州市位于桂林市东南200多公里。这里虽然没有桂林山水那么闻名天下,但也非常秀丽。
沿着大宁河顺流而下,河道里不时出现一两条船只在紧张作业。只见船体把河道里挖的沙石通过传送带送到高处,倾倒在淘金船的过滤槽上,一边喷水进行分层过滤,大的沙石从过滤板上面重新滚落到河里,细沙则通过右侧的木槽水洗后收集到另外一条船上。这些船,都是淘金船。
据媒体报道,最高峰的时候,大宁河上几十条淘金船一字铺开,场面非常壮观,而且常出现“抢地盘”的现象。而一条淘金船的投资,一个月就能收回来,那剩下的收入几乎全部都是利润了。贺州当地,不少人把淘金船当成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谁的淘金船越多谁就越有地位。
尽管政府采取“炸船”的整治采金措施,但是,民间采金者却擅长“猫捉老鼠”的游戏。另外,在高回报的诱惑下,他们往往最终铤而走险。
相比过去20年,黄金市场也更为疯狂。2009年前后,云南、甘肃、内蒙古等有金矿的地区,民间资本一时可谓趋之若鹜。
一位投资金矿的企业家对媒体坦言:“甚至有人会一口气买下方圆10至20平方公里的黄金矿勘探权,但未必会先请专家仔细考察所在地金矿的真正含金量。一些金矿储量偏高的偏僻地区,民间富豪都争相竞价购买,比如在云南省东川附近小村庄的一个金矿成交价要比最初高出近一倍。”
2010年,在佳木斯市政府部门年终述职会上,桦南县汇报的一项工作成果是劝阻了一支来自广西的家族采金队。桦南县开采黄金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全省重点产区之一,最高年产量曾超过500公斤。
这些来自广西的人并不知道,来这里采金是违法的。在他们看来,自己无异于当年“闯关东”的好汉。
可在桦南县,很多当地的采金者,却都知道自己涉嫌非法开采、破坏耕地。但这在当地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村民们从不轻易向外人透露开金矿的事情。“开矿的都是些‘社会人’”一位上年纪的村民只敢悄声说出这句话。他口中的“社会人”,指的是带有涉黑性质的个人或团伙。
政府的监管漏洞与执法不力,使得民间采金者有了可乘之机。“我听别人说,现在金子值钱了,开金矿个把月就能变成百万富翁,一天就能赚几十万元。”“听说开始是大梨树乡那边有人开金矿发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淘金。”桦南县的村民们说。
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对金矿开采管控更为严格,中国民间采金者流向海外的趋势明显。上林的民间采金者就是一个例子。
据上林县明亮镇官员介绍,民间采金者去加纳淘金,是一种“自发性行为”。镇政府“既无权限制,也不鼓励”。他建议,民间采金者应冷静理性投资,不要盲目追随,政府对此也会加大宣传,合理地引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