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里,在手机某应用软件的“朋友圈”里突然又多了不少“炫耀帖”:原本22元的打车费,今天打车只花了7元,“赚了”15元;今天好幸运,打车免费······打车不仅免费还能赚钱?其实,朋友们炫耀的正是,通过“打车软件”打车来获得该软件运营商的“打车”补贴奖励。
围绕着“奖励政策”,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内两大“打车”软件: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已打得不可开交,各类奖励政策应接不暇,补贴金额也一涨再涨。在“疯狂烧钱”的背后,除了两款打车软件间的市场老大、老二之争,还有其背靠的两座“大山”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的高手过招,究竟“贴钱买用户”的模式能否持续呢?
“烧钱”大战升温 乘客打车每单可获13元
昨日,快的打车宣布,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最少给乘客减免13元,每天限2笔。这已是快的打车近一个多月的第三次调整补贴奖励,而“刺激”快的打车的就是行业另一大竞争对手嘀嘀打车。
实际上,嘀嘀和快的经历了上个月启动补贴价格战之后,已在本月11日左右接连宣布了“降温”政策。嘀嘀打车率先表态,“首轮营销活动如期结束,并将乘客使用微信支付打车费的奖励金额降为5元。”在同一天,一直维持当时补贴政策的快的也宣布了“应对措施”:对乘客的奖励10元不变,但对司机的奖励减少了5元,大城市由15元降到了10元,三四线城市由10元降到了5元。
本以为此轮“暗战”就将画上句号,哪知伴随着嘀嘀打车突然补贴加价,新一波“烧钱”大战再次升级。2月17日,嘀嘀对乘客的补贴由5元恢复至10元,预计补贴金额达10亿元。而快的则以极具挑衅的口吻宣布,快的将执行“永远比同行多1元”,从18日起,乘客每单立减由10元增加至11元,司机奖励也增至11元。
紧接着,昨日嘀嘀打车又打出“腾讯牌 ”,推出了“游戏补贴”模式:使用嘀嘀打车并选择微信支付每次可随机获得12—20元不等的补贴,每天3次;同时与腾讯游戏联手,对每周使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车费10次以上的用户,赠送时下最热门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1架。预计嘀嘀将在接下来一周内送出100万架飞机。
而快的除了依然坚守“永远比对手多补贴一元”策略,将补贴提升至13元外,同样也搬出了背后的“靠山”阿里巴巴,“从18日开始,只要您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累计满5次,就可获赠淘宝天猫平台的退货保障卡一张。退货保障卡,可以让您在淘宝和天猫上退货时,享受包邮。”除此之外,从2月18日开始,快的已把每天的免单名额提高到15000个,无论乘客打车花多少钱将享受全免,而司机也将得到等额的奖励。
“打的”市场之争,如今已硝烟弥漫,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快的、嘀嘀两家打车软件围绕着市场老大、老二之争仍将会持续。根据易观国际昨日发布的《2013年第4季度中国打车APP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快的打车、嘀嘀打车分别以46.7%、43.6%的市场份额,奠定了打车APP市场的“两强”独大格局。
对于近期多次升级补贴政策,快的表示,这是为了培养用户使用打车软件叫车的习惯,“从现在来看,近期的各种奖励活动效果非常明显,无论是知名度还是订单量,都有大幅提升,我们还会把握住这个机会,坚持这一策略”。而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也表示,此次仅是与腾讯集团多个部门合作的一个开始,未来嘀嘀打车与微信的营销活动还将继续深入。
盈利模式待破解阿里和腾讯背后过招
无论是快的还是嘀嘀打车,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持续较劲“烧钱”,背后无疑还是阿里巴巴与腾讯对各自阵营的大力支持。业内分析认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移动支付。
数据显示,嘀嘀打车在去年5月曾在B轮融资中获得腾讯投资。6月快的打车也完成由阿里巴巴领头的800万美元A轮融资,而阿里巴巴当时称还会再投资近亿美元。今年1月嘀嘀打车宣布支持通过微信叫车和支付,同时还获得腾讯等高达1亿美元的C轮投资。
在移动支付方面,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早在十年前就进入了市场,用户数量庞大。去年8月,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宣布微信支付功能正式上线,而春节期间的“微信红包”也吸引了不少人气。
两家企业如此大手笔的“互掐”,毕竟不会长期维持下去,接下来如何盈利才是关键。快的打车COO赵东此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目标仍然是根据用户需求不断优化并改进自己的产品,抢占市场,培育整个市场,激励用户。
“在线打车行业和许多电商公司走过的路一样,一开始都是先培育市场,而培育市场就意味着要改变用户习惯,增加用户粘性,通过烧钱、补贴可以缩短培育周期。”赵东表示,而在用户习惯形成后,自然会有一部分用户沉淀下来,即使以后不补贴了,市场还在。
对于未来盈利模式的破解,赵冬认为这并不是问题,“除了从每笔交易中抽成,加上软件内嵌广告等其他收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未来基于位置的服务也可以考虑用来获得收入。”赵东说,而且还可以借鉴美国打车应用软件Uber的做法,比如在情人节的时候,在出租车上卖玫瑰及周边产品,利用出租车发展市内快递。
易观国际分析认为,打车APP行业烧钱情况将持续到盈利模式更为清晰,各厂商将更多依靠产品本身的内容和服务吸引用户。
“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好,”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可以看到两家打车软件不管是此前发布的数据战,还是出台的补贴政策,都是同一个节奏,这样形成的竞争效应,不仅可以最大化的进行品牌传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用户习惯,将本来规模并不大的打车市场做大。
广东交通部门禁止 “加价叫车”功能已取消
不过,在打车软件兴起的同时,一些叫车软件“加价叫车”功能也饱受质疑。针对一些乘客通过手机打车软件加价预约出租车的现象,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杨细平日前已明确表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出租车只能‘按表收费’。”对于一些出租车司机为了抢单而拒载以及加价约车等行为,相关部门将进行处罚。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行业内市场份额最大的两家打车软件在进入广东市场时,已按广东交通部门要求,取消了加价叫车功能。此外,对于行业目前存在较多的乘客用打车软件与司机“合谋”赚取补贴奖励的行为,滴滴打车表示,将对“现场叫车”和“指定叫车”等行为进行惩罚,一旦被认定“作弊”,将永久封闭司机和乘客的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