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的维权成本往往令消费者在发生纠纷时选择忍气吞声,在新《消法》实施之际,昨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消协了解到,北京、上海等36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了《消费领域维权成本大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因缺乏相关法律和监管,互联网金融、网购以及培训教育机构,被认为是维权难度及成本过高的三大领域。汽车、医疗卫生及银行保险则被认为含有隐性条款,且因涉及专业知识而增加了维权的难度。此外,因维权时间过长且难以得到解决,美容美发、快递、房地产等行业也被列入维权困难领域之中。
近期,互联网金融在火热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维权成本。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参与调查者碰到过“网络理财产品风险提示不充分”的情况;两成参与调查者遭遇过“网络理财收益未达标”。此外,有18%的参与调查者在利用互联网金融理财时,遭遇网银资金被盗或者P2P网贷平台跑路事件,本金受损较大。环节多举证难、过程复杂时间长等成为互联网金融维权时的拦路虎。超过七成的参与调查者希望通过立法和监管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消费问题。在因为网购问题发生纠纷的消费者中,近一半认为,商家对实物的描述与事实不符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而在维权时难以找到有效的法律依据、鉴定难度大等也加大了网购维权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