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外债风险没有上升而是在下降
■本报记者 傅苏颖
国家外汇局3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2625亿元人民币(等值8631.67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32109亿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20515亿元。
国家外汇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郭松昨日在新闻通气会上指出,我国整个GDP规模在不断扩大,外汇储备和进出口贸易在不断增加,我国总体的外债风险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
从债务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1373亿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1252亿元。在短期外债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49.73%,银行贸易融资占21.08%,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0.81%。
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含其负责转贷的外国政府贷款)余额为16059亿元,占50.01%;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669亿元,占30.11%;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917亿元,占12.20%;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不含外国政府贷款)余额为2093亿元,占6.52%;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371亿元,占1.16%。
郭松指出,2013年我国外债变化呈现外债总规模快速增长、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增长推动了登记外债余额的上升两大特点。
第一,总规模快速增长。增长主要来自于与贸易有关的信贷。2013年,外债余额总规模增长17%,增速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和银行贸易融资对外债余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和35%。第二,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增长推动了登记外债余额的上升。2013年末登记外债余额同比上升18%,其中,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对登记外债余额的贡献是72%。中资金融机构外债余额主要来源于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这主要和中国是贸易大国有关,和贸易有关的融资可能会多一些。”
据初步计算,2013年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为9.40%;债务率为35.59%;偿债率为1.57%;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7.71%,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但是,短期外债占整个外债的比重远远超过国际上25%的警戒线,引发市场对中国经济安全构成影响的担心。
对此,郭松指出,国际上一般认为短期外债占整个外债的比例在25%以内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短期外债是指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外债为短期外债。因为短期外债存在无法再借的可能,因此被认为会有融资的风险。
“短期外债比例高在中国没有什么问题,我们更看重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郭松指出,即使需要支付78%的外债资金,但是与我国外汇储备的比例仍是比较低的,理论上没有风险。2001年-2013年,外汇储备从2123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末的38213亿美元,与之相对应的短期外债占比也是快速下降。从2001年到现在,都远远低于国际认为的100%的安全线。
另外,这部分外债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与一般外债有较大不同,且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较小,短期外债风险基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