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值此,“京津冀一体化”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政策焦点。
对于“京津冀一体化”及其带来的行业性投资机遇,我本人做过一些研究和思考。我将从政策本身的意义出发,分析其对三地的影响,最后落脚到具体利好的行业。
为什么要“京津冀一体化”?
首先,任何一个政策出台它是解决问题的。过去中国的行政区划在实际上造成了诸如交通、物流、环保、区域性整合方面的分割,而这些分割限制了很多行业的发展,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中国的优势在于其经济体足够大。以互联网产业举例来说,在中国一个拥有几百万客户的互联网企业是无法存活的。而对于一些小国来说,几百万的客户已将其全国人口囊括。
现阶段,中国已到了经济升级阶段。要经济升级就要将企业做大做强,就要整合。然而过去行政上分割导致几个地方政府对接得不够,区域经济的扩张、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有难度。
举例来说,我国的电动汽车,北、沪、深各有一套。本来中国最容易弯道超车,但最后实际上沦为人家的殖民地。如比亚迪,出了深圳就没有优势。因为上海有上海汽车,北京有北京汽车,各地都保护当地企业,全国的市场实际不统一。电动汽车行业需要地方政府扶持,如果一个地方政府不补贴,哪一个电动汽车到北京、上海来就不可能。
所谓的经济结构调整,通俗地说,就是指那些小的、单纯依靠劳动力的、造成污染的、占用土地的企业要死掉;而龙头企业,不仅要在北京、天津和河北来整合,甚至在要全国范围来整合。
要做到上述整合,首先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如果没有政策措施的配套,无论是宏观上一个城市的治污还是微观上一个企业的整合都很困难。
所以,“京津冀一体化”是必要的。在国家经济面临发展升级,同时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问题时,需要京、津、冀三地政府本着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目标,从政策、法规、扶持、引导上来解决“京津冀一体化”的问题。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利好三地
“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是多赢局面。
对于北京来说,通过转移部分产业到河北,一方面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本身的营商环境。
当前,北京的营商成本越来越高。即使是对一些层次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行业来说,北京的营商环境也越来越恶劣。但是旁边的河北,经济层次不高,以传统产业为主。通过转移一些层次较高的产业到河北,与其传统产业融合,一方面可以解决北京目前拥堵、污染、房价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北京的投融资环境、营商环境。如此,两地的竞争力都得以提升。
对于河北来说,上述产业的转移不仅能对河北的经济起到正面辐射和带动作用,而且对河北的产业调整可以起到减震器的作用。如果让河北在短时间内关掉钢铁厂、造纸厂、化工厂等传统产业,会致使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天津是河北的出海口,也有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产业上,三地有一定的互补性:天津制造业比较多,北京服务业比较多,而河北以本地传统产业为主。“一体化”下的产业转移对于国际跨国公司、国际资本向河北迁移会有很多好处。同时,北京和天津在物流方面又是非常便利的结合,两者之间互补性的增强也有助于减少重复建设的现象。
具体利好哪些行业
从利好强度上来说,环保应该是重中之重。从政策导向上看,首先要解决的是华北地区的污染问题。北京人口稠密,在通过对居住人口的分流、发展城际轨道交通代替私人汽车解决部分污染问题的过程中,可预见环保行业的投资机会。
房地产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在此不做赘述。
基础设施将更加优化。举例来说,原来北京市长只看北京的地图,而现在三个人坐在一起看一张大地图。城际铁路的投入建设、交通设施的更加系统配套都将使得建材、基建等行业全面收益。
另在港口方面,唐山港、天津港等原来各自为政——唐山港原来或“吃不饱”,天津港则有点饱和。现在通过统一规划,结合各自优势,天津可以解决运输瓶颈问题,唐山可以解决运输不足问题。
此外,河北的钢铁行业,北京、天津的汽车行业都存在很大的整合、配套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京津冀一体化”下将出现许多并购机会。当各地扶持政策相似,一个北京的企业可以到天津去做项目,发展的空间得以扩大。同理,天津的企业亦可到北京、河北去发展。
以制药行业为例,河北有华北制药。在原来的框架下,如果华北制药去天津,首先会遇到来自河北的阻力,其次天津政府不一定给与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在“一体化”下,如果政策都统一,那么企业就有动力走出去或者整合——将子公司设到外地,既扩大了市场占有又兼顾到当地税收。
从顺序上来说,第一波收益的会是房地产,且效应将更加明显。交通运输、建材行业亦在第一梯队;第二波受益的会是环保、制造业和物流;第三波是化工、制药、汽车等一些高端制造。相对靠后的是整合机会。
以上是目前较为现实的投资机遇。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1+1+1>3”的效应会更加明显,随之也将会有一些目前无法预见的行业性机会。
我预估,整个“京津冀一体化”需要5—10年做到优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种整合绝对不是一个方面的,而是一个全面的——物流更加畅通、资源优化配置、政策高度协调。(作者系上海凯石益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人民财经章斐然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