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6日讯(记者 吴琼静)近日,在厦门大学召开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中的中国与日本”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张季风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对日经济战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如果冷静地思考和计算一下就会发现,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依靠经济制裁很可能导致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让美国对我国实行的遏制和打压战略得逞。
在眼下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凉”之时,召开中国与日本经贸方面的研讨会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专家视点:经济制裁两败俱伤
针对在近期掀起轩然大波的“对日经济制裁”的话题,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张季风教授指出,日本政府的一意孤行的荒唐闹剧,激起了国民的强烈愤慨,也已经对中日经贸关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是由日本政府一手造成,日本政府必须及时纠正错误的行径。
同时,张季风也呼吁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也需要冷静下来,因为经济制裁固然会对日本经济打击沉重,但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他指出,中国对日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中低端的消费品以及在华组装的机电产品,短期内对华出口的减少会对日本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但不足以致命,而日本可能通过一定时间的调整,将进口市场转移到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而日本对华出口的产品中高端零部件等中间产品,钢铁、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机床等生产设备约占六成,这些产品当中许多是难以被其他国家的产品替代的。如果这些产品进口断档,可能会对我国相关企业的下游生产造成较大的负面连锁反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抵制日货,可能就是抵制自己。经济制裁对日本的打击固然沉重,但对中国经济的打击也不轻。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两败俱伤,对本来就在欧债危机拖累下不断下行的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而针对目前有关近几个月日系车销售量大幅下滑的报道,不少网民对此“大呼胜利”的情况,张季风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由于在华日系汽车的整车生产厂商中并没有日资独资存在,中方的投资比例通常占比至少在51%以上,产销量的大幅下跌,中方也同时受损,如果再加上税收的流失以及中方员工收入的减少等,中方遭受的损失可能不亚于日方。因此张季风提醒到,我们必须用冷静的头脑来应对,防止误伤自己。
中日关系“政冷经凉” 两国学术交流难能可贵
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的所长田村晓彦在发言中表示,日中经济协会作为日中友好团七团体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日中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促进相互理解。2012年1-9月,按国别计算,日本对华投资为世界第一,约占6-7%,在华日资企业所催生的直接和间接岗位1000万个以上。田村晓彦同时表示,中国近十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中国市场所孕育的巨大商机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正是由于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密不可分,作为日本经济界的代表团体之一,日中经济协会也深切期盼两国的经贸关系能尽快恢复正常。
日本立教大学前校长大桥英五教授在题为“经济产业转型期的日本与亚洲的关系”的报告中指出,随着日本制造业向服务业的不断转化,制造业中金融资产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由于日本曾经成功实现的聚集性大规模生产和大量出口的发展模式早已达到极限,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应该是加大与亚洲企业的不断融合,中国企业正是其中日本所面对的最大机遇。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眼下正是中日两国关系较为严峻的时期,通过学术交流活动来消除误解,增进两国友好人士的了解和互信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本次研讨会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承办,有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从事日本经济研究、教学、对日经贸工作相关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还有来自日中经济协会、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日本立教大学、日本大学、日本嘉悦大学、日本专修大学等日方机构的七位日本学者和友好人士的代表。
与会中日专家围绕“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日双边经济关系”、“日本经济综合问题”、“日本产业与企业问题”等四大主题,分组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并表达了期望两国经贸关系尽快恢复正常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