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日本个人净储蓄率为15.9%。所谓个人净储蓄率,是指个人可以支配的所有收入中,消费后剩余金额所占的比例。此后10年中,日本消费者的净储蓄率不断下滑,一直降至3.7%,减少的这部分填补了他们必要的消费所需。家庭储蓄能有效抵抗经济寒冰期。在经济不振的10年里,日本民众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提高了4.6%,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经济的低迷。而韩国个人净储蓄率去年仅为2.7%。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入经济萎靡期,韩国消费者将没有储蓄应对,大量家庭可能破产,或消费规模锐减,使经济雪上加霜,持续时间更长。
韩国和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当时的日本没有前车之鉴,而如今韩国可以将日本视为反面教材。但问题是,韩国是否从日本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2001年以后,韩国一直保持超低利率,不断增大房地产泡沫。韩国虽然了解日本房地产泡沫带来的教训,但还是步日本后尘。
经济良性循环结构消失
当前萎靡的经济局面如果长期持续,就应该从未恢复的“经济良性循环结构”上找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企业开始大规模积累剩余资金,经济良性循环结构由此消失。资金在循环过程中只要进入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就会被囤积起来,不会流向家庭或中小企业。大企业很繁荣,但国民经济状况却不尽如人意。20世纪70年代以后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韩国企业收入和家庭收入年均增长率相差不大,为8%至9%。但2005年至2010年间,企业收入年均增长率高达19%,而家庭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6%。家庭收入陷入低谷,负债激增,从而导致内需不振和投资不振,创造就业也举步为艰。因此,青年失业严重,两极分化愈演愈烈,人们对福利的要求日益提高。本应投资的企业一味储蓄,而本应储蓄的家庭却面临债务不断扩大的状况,不可能建立经济良性循环结构。
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共同增长并减少临时工。通过这种方式使资金从大企业流向中小企业,从企业流向家庭,来解决内需不振、增长趋缓、家庭负债、两极化、青年失业、福利要求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