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价周期或缩至10天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终于对媒体透露了定价机制改革的具体方向:“国家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
一位参加过国家发改委相关研讨会的能源专家之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总体的改革方向就是“更市场化”:既与国际市场接轨,也不忘记考虑国内市场的具体情况。另外的改革方向是,“可能将22天的时间缩短为14天或10天,并将4%的幅度缩短为2%甚至更小”。
而据媒体传出的最新版本,相关部门的思路是,10个工作日内,无论国际油价涨跌幅如何,届时都对其进行硬性调整,调整幅度则根据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测算。
“新机制的特点就是更快、更及时、幅度更大。”能源专家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总结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坊间的传闻中,有关改变参考油种的议题也在不断讨论。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国家发改委参考的是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迪拜和辛塔的现货油价,但问题在于,辛塔原油的市场认可度在逐渐降价,就连东南亚都不再完全参考辛塔原油。同时,就国情来说,中国的自产原油多为重质原油,而迪拜、辛塔等均为轻质或中质原油。因此,有多位机构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中重质的阿曼原油或将纳入参考的“三地”油种之中,且阿曼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前几大的原油进口国,这些都让新的“三地”油价接近中国的实际情况。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之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阿曼原油是否加入新的“三地”变化系统中尚存悬念,还需要相关部门的最终认可,“但几乎可以肯定,‘三地’中或不会包含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只会在最终的调价幅度上将其纳入参考的对象,而不是确定的依据”。
事实上,市场中早有观点称,纽约期价大多数反映的只是北美地区能源需求的变化,加之金融属性极强,很难真正反映全球的实际情况。因此,就期货价格而言,业界目前普遍都认为布伦特期价更贴近实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陈永杰则对中广网表示,中国的油价还有几个因素应充分考虑,首先是我们汇率的变化,“当人民币在升值的时候,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加进来,国际油价实际上比我们所看到的下降更大”。其次,要看中国进口原油的实际买价。再次,中国现在的对外原油依存度达到57%,还有还有43%是国内的油,“国内的油比国际的市场价格都低得多,单纯以国际油价来考虑我们的国内油价是不太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