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死”车位、凶宅
也有人买
楼价远高于普通大众的负担能力不说,炒家不顾政府重招打楼,纷纷“各出奇谋”,令市场上浮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物业买卖或租赁个案。
位于荃湾一个40平方米的天台,“空落落”的只有几盆花,也卖了两百多万港元。这种天台变相成为投资,因为在旧楼改造时可用作钉子户的要价筹码。缘于地产交易资料显示,去年香港太古公司为了建新楼,以1920万元巨资购买了两个钉子户天台,价格高过香港最贵的楼盘太古城海景房。
投资额较少的车位,在香港政府征税打击炒楼后,因为投资额较少尤受欢迎。一些俗称“死位”的难于泊车的车位,近来也被标价发售,租价较低但一样可以成交。据香港媒体报道,有部分交易火热的“死位”,实质上根本难以在停车后下车。
而且以前香港人谈之色变的“凶宅”,近期也有放售。据称,此类宅子可以出租或转卖给不介意的外国人士。由于成交价低,出租回报率反而可高达10%。
置业梦难圆
未毕业的大学生抱怨置业难,学历低的年轻人也不敢奢求买房子,把希望寄托于申请政府的公屋。
港人小欣租住一个12平方米的劏房,每月租金2500元。面对楼价长年居高不下,小欣坦言对他们这班80后、90后,置业是遥不可及的梦。小欣说,“现时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点一万多元,毕业后既要还大学资助贷款,还要交贵租,百物腾贵,买楼谈何容易。”
18岁的阿云,中三辍学后从事灭虫工作,月入8000元。阿云已向房署申请公屋,最大心愿是早日上楼,建立自己的安乐窝,“我根本不敢妄想有能力买楼。”
香港的房价之高,连中产人士都抱怨没能力置业。当中学教师10年的许先生,两年多前偕妻租住港岛大坑40平方米的旧楼单位,虽然现职主任级的他,两口子的月收入约有六七万元,但他坦言要在港岛区置业殊非易事。今年分别38岁和34岁的吴氏夫妇,家庭月收入为6.4万元。他们有意买楼,但觉现时楼价太贵,怕高楼价置业,随时会变成“负资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