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月21日电(记者杨丁淼、詹婷婷)春节将至,购物卡成为不少单位发放福利和个人馈赠亲朋的首选,然而随着有关部门对实体购物卡管控的加强,一种网络“虚拟电子购物卡”逐渐走俏。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不记名、不限额、可转账”的购物卡存在监管空白,专家建议应尽快明确职责,防微杜渐,保证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虚拟购物卡”受热捧 可个性定制任意面值
在互联网上搜索虚拟购物卡,类似“一卡在手,送礼无忧”的广告让人应接不暇。京东、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等传统电子商务网站都没有错过这块蛋糕,在网站首页均有“礼品卡”的链接。
购物网站推出的虚拟购物卡,分为实体卡和电子卡两种,实质都是向持有人提供账号和密码,然后通过密码激活该卡进行消费。不少网商在不同节日期间推出了各种节日卡,还可以为客户定制不同主题虚拟购物卡。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虚拟购物卡的销售情况不错。京东商城销量最好的1000元面值的购物卡已销售4万多张。淘宝上一张面值1000元的当当网虚拟购物卡以970元折价出售,最近一个月内售出了2000多张。
记者拨通了一家专门销售虚拟购物卡网站的客服电话,以“单位发福利”为由询问是否可以制作大面值的购物卡,该客服人员表示任意面值的购物卡都能制作,发票可以开服务费或培训费,随即为记者转接了销售人员的电话。
当记者表示单位有同事不熟悉电脑操作,希望能把激活密码用电子表格发过来时,该销售人员竟表示:“花3%的手续费可以转充支付宝,5%的手续费可以转充银行卡,到时候你们直接分岂不更方便?”
当被问及一次性购买10万元是否有优惠时,该销售人员表示“10万太少,100万以上才有折扣”。
监管空白 盗刷、行贿、避税、洗钱皆可能
虚拟购物卡激活之后即可购物,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一行小小的密码也难以抵挡被“黑”的风险,2012年以来虚拟购物卡被黑客盗刷的情况也不断涌现,浏览几大网商的客服页面可以发现关于购物卡账户被盗刷的投诉此起彼伏。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虚拟购物卡中资金的安全等级非常低,资金的安全与否完全仰仗网站。京东、当当等大网站还有一定的实力,起码出了事赔付不成问题,如果是一些小网站,安全等级低不说,一旦出了事很可能连赔钱的能力都没有。
监察部、财政部等七部门早在2011年出台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中规定,预付卡金额超过1000元必须实名制,对于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
然而目前我国对“不记名、不挂失、不兑现”的虚拟购物卡在监管上的相关规定还未出台。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的网站上均有超出1000元面值的购物卡销售而无实名制的内容,在采访中,网站客服均表示购物卡的发票内容可以选择“办公用品”等选项。
专家:明确监管职责才能防微杜渐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教授谭启平指出,虚拟购物卡是企业信用支付上的创新,这种“无息贷款”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符合网络购物的发展趋势。
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认为,虚拟购物卡目前虽未广泛使用,但存在的监管漏洞必须引起重视。要想保证虚拟购物卡的健康发展,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财务制度和法律加以规范,如果对于电子商务领域的法规持续缺位,实际上是为一些经济犯罪、职务犯罪开通了一条隐秘通道。
“市场实践走到哪一步,监管政策就应该跟到哪一步。”谭启平说,“虚拟购物卡归谁管是应解决的首要问题,银监会、工商等部门必须厘清自己的职责,在实名、限额和流通上制定严格规定;企业自身也应该努力提升产品的安全等级,规范自己的销售行为。”